首页 > 社会民生>>

年的味道,年的记忆

时间:2016-01-30 18:06:37  来源:  作者: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节一过,过年的氛围便越来越浓厚。然而,随着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很多市民感觉,现在年味越来越淡了。
记忆里,关于年味儿的回忆总是美好,不管是如期而至的皑皑白雪,还是紧紧攥在口袋里的几块压岁钱,还是那此起彼伏的鞭炮声,都深深印在人们的脑海里。当然,记忆里的年味,最离不开那顿年夜饭,无论多远亲人们都要赶回来,围在老人身边……上世纪五十年代:
吃穿很简单,但过年的习俗一个不能落下
“在儿时的记忆里,一进腊月,年味儿就浓了。为了迎接春节,大人们忙得更是不可开交。”今年73岁的寇奶奶笑着说,“家家户户的女人都要为孩子们做棉衣、棉裤、棉鞋,天天赶活干到下半夜。”
上世纪五十年代,虽然物质条件相对匮乏,但老百姓很看重过年的习俗。“腊月二十三要祭灶神,祈求灶王爷保佑一家平安顺利,有吃有喝。二十四,要把厨房里所有的东西都搬到院子里擦洗,家家户户开始大扫除,把家里每个旮旯都拾掇得干干净净,迎接新春到来。”家住商业北街的刘英老人回忆说,扫房是有讲究的,要把扫帚绑在一根长竹竿上,先是扫堂屋,最后才是厨房。屋梁、椽上的蜘蛛网、灰尘都要清扫干净。清扫出来的扬尘,还要倒到大路上,让过往的路人踩,寓意来年干干净净。
“孩子们那时都盼着过年。因为只有过年才有新衣新鞋穿,而且这些新衣、新鞋必须等到大年初一才能穿上。”老人感慨地说,“条件不好、孩子又多的家庭连新衣都没有,只能弟弟捡哥哥的,妹妹捡姐姐的旧衣服穿呢……”
虽然那段日子吃的不好,穿的也不好,但在老人的记忆中,每个日子该做什么,大家都记得清清楚楚。“我觉得,那才是过年该有的味道嘛,隆重!”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
最期待一顿丰盛的年夜饭
“我生于上世纪60年代初,那时正是物质匮乏的年代,东西都是凭票供应,如果没有粮票,这个年可能就要饿肚子了,一顿年夜饭要准备上个把月。”54岁的苏兴兰告诉记者,说起年味的变迁,感触最深的要数他们这代人。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日常生活用品凭票购买,比如,一个月只供应半斤鸡蛋、三两油、几十斤粮食,一家人都要计划着吃,否则就会青黄不接。
过年的时候,每家都要备些烟、酒、糖。刚进腊月,商店里就人满为患。“小孩子关心的不是买啥东西,而是去看那人山人海的场面,真比春运买火车票还壮观!”苏兴兰对当年抢年货的情景记忆犹新。
那时买年货,得顶着寒风熬夜排队等。一到节前,家家户户老少齐出动,裹着棉衣,搬着小凳,大人小孩分头排在售卖不同食材的摊位前。一眼望去,队伍见头不见尾。
孩子们把手里的票攥得紧紧的,因为大人交代:“丢了钱也不能丢票!票没了,咱家过年连饺子皮也别想吃,都得喝西北风。”
“那时肥肉可是抢手货。”苏兴兰回忆,当年每人每月才能领到半斤食用油,过年要炸东西,哪里够用?大家索性都去买肥肉,不仅能做饺子馅儿,还能熬油,一肉两吃,卖肉的摊儿往往是年货抢购战的最热点。
“等到年三十晚上,全家人把平日里节省下来的好吃儿,整齐地摆放到桌上。各种平时见不到、吃不到的荤腥,都会出现在餐桌上,最重要的是有肉吃,这些都是我们兄弟姐妹平时很难吃到的。”在苏兴兰的记忆里,“年味儿”是父母准备年夜饭时忙碌的身影,是满屋的菜香,和母亲那脸上的笑容。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
穿新衣、拿压岁钱,全家守岁看春晚
改革开放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生活水平大幅提高,过年也更加热闹。食品种类增加,集贸市场逐渐恢复,过年吃肉成为寻常事,条件好的家庭,鸡鸭鱼也都上了餐桌。
在市民高成龙的记忆中,儿时的春节是最隆重、最重要的节日。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的他,小时候最期盼的就是过春节。春节前,母亲会带他和弟弟到街上选购新衣服。
“看着花花绿绿的衣服,一想到穿在自己身上的模样,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高成龙说,那时虽说吃穿不缺,但平时还是很难买新衣的,过年最值得期待的就是有件新衣服。新衣服做好了,春节却还没到。为了满足自己对新衣服的渴望,每天晚上,高成龙便悄悄地把新衣服拿来穿在身上,站在镜子面前照了一次又一次。
终于到了除夕,和家人一起吃完饭,高成龙就把自己的新衣服从衣柜里小心翼翼地拿出来,整整齐齐地叠放在床头。大年初一清早,穿着新衣服给长辈们拜年。“恭喜发财,今年挣大钱。”说完祝福话后,高成龙总能从大人手里拿到崭新的压岁钱。“吃饭的时候,生怕一不小心钱掉出来,就一只手捧着碗,一只手捂着口袋里的压岁钱。”高成龙笑着回忆说。
对于高成龙来说,过年的美好记忆除了穿新衣,拿压岁钱,更重要的是全家人一起看春晚守岁。那时候,条件比较好的家庭已经有电视了。随着1983年第一届春节晚会的播出,除夕晚上看春晚守岁渐成新民俗。小时候的春晚,啥也没记住,唯一的印象就是“热闹”。高成龙回忆说:“一家人围着火炉看春晚,大人喜欢小品相声,孩子们喜欢歌曲舞蹈,边看边聊,还吃着零食,边看边笑,偶而还即兴模仿,真是其乐融融。”二十一世纪:
吃穿不愁,过年就盼着团聚
进入新世纪后,以前只有过年才能吃的、穿的、玩的,现在早已经进入了百姓的日常生活。
然而,对于多数人来说,过年似乎少了一份期待,感觉味道淡了。“以前过年才穿新衣服,现在想买衣服,随时可以去;以前有什么好吃的,都要留到过年才吃,现在大鱼大肉天天都有,到过年反倒不稀罕这些了……”对比“年”的过去与现在,49岁的刘英充满感慨。“现在过年唯一期待的就是有个长假,能与家人团聚。”
“孩子们平时都忙,很少有时间陪我们。过年的时候,我们就盼望着能跟孩子们一起过年,一起吃年夜饭、包饺子、贴春联、放鞭炮,这才有过年的气氛啊!”已是花甲之年的刘大爷说。
快过年了,回家和父母话家常,谈工作,说生活,看看满头白发的父亲,看看满脸皱纹的母亲,生活的烦恼跟妈妈说说,工作的事情向爸爸谈谈,把自己一年来所经历的酸甜苦辣,和对生活以及社会的感悟说与父母分享。
春节将至,家人团聚,合家欢乐。辛苦了一年,最该是回家看看的时候了。记者程文昭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