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月我省批准用海项目量同比增长110%
“项目管家”护航用海项目“加速跑”
5月1日拍摄的黄骅港散货港区30万吨原油码头工程建设现场。刘琛摄
4月22日,位于沧州市的黄骅港散货港区30万吨原油码头工程建设现场,数台大型机械运转不停,运输车辆往来有序,近百名施工人员协同作业,地基施工正有序进行。
30万吨原油码头工程位于黄骅港散货港区东端的大型液体散货作业区内,是黄骅港首个30万吨级专业化原油深水泊位,建成后将极大提升黄骅港在原油运输方面的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去年12月,项目全面开工。
沧州黄骅港原油港务有限公司黄骅港散货港区原油码头一期工程用海手续负责人侯忠彬说:“去年年初,这里还啥也没有。自然资源部门‘项目管家’来后,项目建设提速,不到半个月,我们便拿到了用海批复。”
侯忠彬所提的“项目管家”,来自省自然资源厅建立的专人盯办机制。
省自然资源厅优化营商环境办公室主任刘占峰介绍,去年以来,他们梳理全省重点项目清单,明确每个项目指定一名处室工作人员担任“项目管家”、一名技术人员作为数据技术支撑,从项目选址、预审、申请到最终获批,提供全过程服务。仅去年一年,全省批准项目用海181个,批准用海总面积约9万亩。
“‘项目管家’给每个重点项目提供定制服务。”省自然资源厅海域海岛管理处副处长王旭辉形象地说,“项目管家”成为项目审批的“服务员”,可以提供“上门办”“延时办”等特色服务,变“企业跑”为“管家跑”。从项目前期咨询、材料准备到审批办理,“项目管家”全流程帮办服务,大幅压缩审批时限,降低企业办事成本,以高效审批助力项目早日落地。
“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材料,请帮忙确认一下。”“刚刚您的同事已经帮我们拿到土地证了,顺便帮忙扫描一下。”如今,在省自然资源厅海域海岛管理处,每天“项目管家”们都会收到不少类似的短信和电话,从项目签约开始,到项目拿地、开工、投产,有任何问题、困难,他们都可以“帮代办”。
“我们要筛选出最高效的项目用海保障模式。”王旭辉介绍,通过点对点的反复验证,这种定制化服务模式逐步成熟,未来有望在更大范围推广。
从提前介入到快审快批,从下沉指导到政策解读,省自然资源厅的“项目管家”模式不仅加快重点项目落地,更优化了项目用海审批路径。今年截至4月底,我省已批准用海项目44个,同比增长110%。(河北日报记者 苑立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