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好塞罕坝精神,深刻理解和落实生态文明理念,再接再厉、二次创业,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再建功立业"。承德塞罕坝机械林场干部职工牢记总书记嘱托,锚定目标、笃行实干,高质量开展"二次创业",以科技驱动绿色发展,奋力续写塞罕坝绿色奇迹。
塞罕坝机械林场营林科科长 常伟强:
(这)叫西伯利亚红松。这块地一共是400亩,再往南边两个区,一个是造水曲柳,还有一个是核桃楸。
像这样,选取不同树龄以及针叶、阔叶不同树种,进行混交种植的模式,叫异龄复层混交林造林。这种近自然的种植方式可以推动塞罕坝林场向针针、针阔、阔阔混交林转变,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目前通过这种模式已营造混交林4.6万亩,全场混交林占比达到25.4%。
塞罕坝机械林场场长 于士涛:
通过丰富树种品种多样性、合理搭配乔灌木,不仅可以利用植物间相辅相克作用,有效防止病虫害,还可以推动人工生态公益林的自然化升级,让森林生态系统更加稳定。
今年塞罕坝林场计划造林7835亩,其中混交林种植面积达3300亩,通过实施攻坚造林、人工林天然化改良、天然林近自然化改培"三大工程",预计到2035年,森林覆盖率达到86%,混交林面积比例超过35%,构建起多树种、多层次、复合式的森林结构,逐步使森林达到近自然状态。
创新造林模式不断提升林场可持续发展质量,科技加持则为百万亩林海筑牢防火屏障。在林场森林防火指挥中心,"电子沙盘"与物理沙盘相互配合,太空中,12颗人造卫星如同"天眼"实时巡护,工作人员对森林防火情况了如指掌。
塞罕坝机械林场护林防火办公室副主任 段崇岩:
咱们看到右上角那个是我们的卫星热点监测,你可以看到通过今天的数据,截止到目前是已经扫描了197次,平均4分12秒就能扫描一次,如果出现火点,它会在这个方位有一个标识。
塞罕坝群山连绵、沟谷纵横,智能化、精准化、实时化成为林场防火的必然要求。同样在林场最高点"望海楼",新安装的林火视频监控系统,利用"双光摄像头"监测可见光和热成像,可清晰监测半径15公里的区域。
塞罕坝机械林场森林消防大队中队长 张伟:
我们护林员林区防火巡护时,每天巡护4.5平方公里。而林火监控视频只需15分钟就可以监测314平方公里,相当于70名护林员一天的工作量。
目前,塞罕坝机械林场"天空地"一体化森林草原防火预警监测体系,已经实现卫星、直升机、无人机、探火雷达、视频监控、高山瞭望、地面巡护有机结合,林火监测覆盖率达100%。
当先进的防火体系时刻护卫林海安全,森林自身的生态价值也在不断沉淀与释放。经测算,塞罕坝林场每年可吸收225.1 万吨二氧化碳当量,据此,林场开发了河北省天然次生林森林固碳生态产品项目,通过碳汇交易实现生态价值转化1153.4万元,绿色资源真正焕发出经济活力,书写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生动实践。
塞罕坝机械林场党委书记 安长明:
我们将认真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在全面推动"二次创业"高质量发展中,当好绿色使者、生态先锋,切实增厚我们的"绿色家底",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绘就美丽中国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