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进展综述
进村组入农家,进社区穿楼院,进企业下车间,一场场辅导报告,一次次调研走访,一件件实事办理,科学发展的暖流在中山大地涌动。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广大党员干部走出办公室,带着问题下基层,深入一线抓落实,在广阔农村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忧,进一步密切了干群关系,着力打造群众满意工程。
注重超前谋划 加强检查领导
活动启动之前,针对我市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点多面广、参加人数多、情况复杂等实际,市委就超前谋划,及早准备。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基本结束后,及时召开市委常委(扩大)会议,对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进行专题研究,调整充实了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了《指导意见》、具体工作方案和各阶段、各环节流程图。同时,按照逐级培训的要求,对学习实践活动相关人员进行了大规模培训。活动启动后,向各参学基层党委(党组)派出了10个指导检查组,向所有参学党支部派驻了指导员,并成立了统战、民政、教育、卫生4个系统指导小组。市级党员领导干部、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人和各参学基层党委副科级以上党员干部都建立了联系点,深入基层,指导工作,推动了学习实践活动扎实开展。
深化学习调研 查找突出问题
信念因学习而凝聚,激情在活动中点燃。针对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参学党员的不同实际,我市不断创新学习载体,分别制定学习计划,努力增强学习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习内容上,在学好规定书目和相关学习资料的同时,把中央《决定》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省委《决议》等,纳入学习范围。学习方式上,灵活安排两地督学、上门送学、就地入学、结对帮学、理论骨干宣讲“带学”、行业标兵报告“引学”、专题文艺演出“助学”、电教播放“促学”等方式,引导广大党员主动参加学习,增强了活动的针对性和吸引力,提高了参学党员的思想认识,较好地解决了“全覆盖”问题。
为切实找准存在的突出问题,各参学单位深入开展了以“四查四问”(即查作风、问政于民,查发展、问富于民,查民生、问需于民,查稳定、问计于民)为主要内容的调研走访活动。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讨论和个别走访等形式,广泛听取单位职工、服务对象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认真查找影响和制约本地本单位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及“百姓企盼、群众急需、社会难点”等问题,理清推动科学发展的工作思路。通过调研走访,查找出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1100多件,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820多件。目前,已解决126件,其余问题都明确了整改措施,正在解决之中。
夯实基层基础 增强活动实效
我市坚持把学习实践活动与基层组织建设拧在一起抓,着力解决基层党员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党性党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着力解决基层党组织在体制机制、政策措施等方面影响发展与和谐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生机活力。在班子建设上,以农村“两委”班子换届为契机,以治理整顿后进村党组织为重点,采取内选、下派、回请等形式,建立健全了517个村街(社区)的“两委”班子,所有后进党组织均由市级领导和乡镇(办)党委主要领导作为联系点,具体指导,解决问题。在体制机制上,坚持把完善制度、创新农村干部激励关爱与监督管理机制作为活动的着力点,全面落实“一定三有”工作机制,推行和完善规范化管理、职责目标监督考核
突出实践特色 推动科学发展
在学习实践活动中,突出实践这一特色,坚持边学习、边实践、边查找问题,全力推进项目建设,抓好民生工程建设,千方百计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实现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
做优做强农业特色产业。突出抓好蔬菜、奶牛两大特色产业,出台了扶持优惠政策,从今年起,市财政每年拿出1000万元资金,支持两大特色农业加快发展,让更多农民从中受益。加快传统产业上档升级。各乡镇(办)利用金融危机带来的倒逼机制,引导铸造、钢网、体品等传统优势产业,走股份制的路子,促其迅速扩张规模,增强市场竞争力。同时,加快组建行业协会,壮大行业龙头,优化内部管理,促进传统产业二次腾飞。加快推进新民居建设。抢抓国家加大新农村建设投入和全省推进新民居工程的机遇,以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为契机,科学规划,突出特色,示范引导,强力推进新民居建设。目前,我市25个乡镇(办)都确定了1—2个示范村,其中5个村被河北省、保定市确定为新民居建设示范村,10个村列为我市新民居建设示范村,4个省级示范村已开工建设,使其真正成为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
记者 郑立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