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走进我市蔬菜生产基地,只见一座座银白色的塑料大棚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蔬菜大棚里,大大小小的幼瓜煞是喜人,黄瓜嫩绿,番茄满枝,硕果累累……
我市作为河北省“蔬菜之乡”,蔬菜是我市农业特色产业之一。2011年底,全市蔬菜播种面积54万亩,其中设施蔬菜面积30万亩,总产245万吨,产值23.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0.64%。我市先后被确定为“国际绿色产业示范区”、“国家菜篮子双环工程示范区”、全国首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市”。
在蔬菜生产领域,我市一直遵循着时代跳动的节拍,展示着现代农业迷人的风采。
科技成为现代蔬菜产业发展“助推器”
日前,记者走进杨家庄乡辛兴无公害蔬菜基地大棚内,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数不清的番茄像一颗颗红宝石挂满了枝头,阵阵茄香扑面而来……好一派丰收景象。据了解,目前基地占地1000多亩,建有320个温室。
谈起种大棚,每个农户都是面带笑容,乐不可支。来自药刘庄的种植户庞伟红告诉记者,今年的收成不错,还算理想,一个西红柿棚的收入可以达到3万元,比单纯种田强好多倍。忙的时候就雇临近村的妇女,一天三四十元,邻村的妇女都抢着来。问及蔬菜的销路时,菜农们告诉记者,不用出基地,就有许多前来订购和收购的客户,产品可以销往县城及周边地区。
在谈到种菜的“秘方”时,蔬菜种植户陈建红深有感触地说:“是科技让他走上了致富之路。当初由于掌握不了栽培技术,村民们建起的菜棚成了摆设,给大棚加温、浇水、通风全凭感觉,没有科学依据。后来村里专门请来了山东和市农业部门种植大棚菜的农技专家进行技术指导,种出的蔬菜一上市就销售一空,这和以前种小麦比起来,收入差异太大了。”这里的农民正在享受着蔬菜大棚带来的致富喜悦。辛兴无公害蔬菜基地只是我市蔬菜产业发展的一个小镜头。
市农业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让农民全面掌握种植蔬菜的科技知识,我市成立了蔬菜产业化办公室,办公室成员都是由技术骨干组成。办公室对新上设施蔬菜项目,从温室、微滴灌等基础设施、品牌建设、蔬菜精深加工、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的认证等方面进行全程服务,及时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从种植到采收,再到田间管理,每一个环节,都能体会到科技带来的成效,科技已成为蔬菜发展的助推器。”杨家庄乡辛兴村党支部书记王灯录如是说。
全面普及26项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操作规程,突出对辛兴村、西南合村等6个蔬菜标准化村进行了技术培训,并加大新技术推广力度,每年平均推广集约化育苗、熊蜂授粉、防虫网、诱杀虫板、嫁接换根、病虫害综合防治、平衡配套施肥等实用技术12项,推广蔬菜优种30个,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同时,严把市场准入关,对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蔬菜生产集中产区和大型蔬菜批发市场的产品进行定期抽检,保证蔬菜产品质量。专业合作社推动
现代蔬菜业稳步前进
从分散走向集约,从小生产走向大合作,蔬菜产业向现代农业迈进。在丰宇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设施蔬菜基地,记者见到了帅村村民周树光,他边忙碌边告诉记者:“过去我们是散户经营,很难做大规模。自从俺参加了蔬菜合作社,不但能享受到优质技术服务,销售也不用担心,卖的价格也高,俺们只管种植和管理就行。现在俺这棚上季种西红柿,下季种植黄瓜,一年下来,亩效益近两万元。”说起合作社的作用,基地其他种植户们争抢着道出了专业合作社的功劳。
目前我市培育建立蔬菜专业合作社37家,其中辛兴蔬菜专业合作社、特色蔬菜协会、丰宇农产品合作社等集蔬菜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6家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蔬菜专业合作社采用“合作社+基地+社员”的经营方式,实行责、权、利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对蔬菜种植户统一田间管理、农资配送、收购销售,带动10万余农户进行蔬菜种植。
设施蔬菜发展起来后,菜往哪里卖?这不仅关系到蔬菜产业的健康发展,更是一件事关民生的大事。
市蔬菜站站长赵立平对记者说,我市先后建立了以杨家庄乡、东关村、西南合村、北平谷村为代表的菜站300多家,菜站经纪人达2000多人。经纪人在本地和外地蔬菜市场都有销售窗口,架起了基地连接市场的金桥,通过网络、电话等营销方式使全市蔬菜远销京津、上海、山西、内蒙、福建等全国各地市场。
每天凌晨,西城蔬菜批发市场等各蔬菜市场就一派繁忙的交易景象,不论是菜农、当地经纪人,还是来自附近县市的商贩,聚集在一起“讨价还价”。随后,一辆辆满载西红柿、黄瓜等新鲜蔬菜的车辆驶向各地。
除供应本地外,全市蔬菜通过300多家菜站的2000多名蔬菜产业经纪人的巧手运作,产品远销京津、东北、西北、华南等全国22个省市,2011年,全市蔬菜年交易量220万吨,交易额19.7亿元左右,我市已成为河北省重要的蔬菜集散地。
蔬菜产业催生大棚打工族。在辛兴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当记者问及一位正在给蔬菜间苗的大嫂时,她说道:“我在这里打工每天三、四十元钱,不用投资不用离家一个月就挣1500元。”据了解,打工者的工资按天计算,多数是40岁左右的妇女,上班挣工资之余还不耽误照顾家里,大家干得都很起劲。
辛兴村菜站经纪人王建峰告诉记者,在西红柿销售旺季,在保定和石家庄两个城市三天就可销售2.5万公斤西红柿,每斤挣一分钱,三天能挣5000元。
市农业局蔬菜站站长赵立平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在蔬菜种植基地,像半亩这样的日光节能温室,黄瓜的产量可达10000公斤以上,纯收入2.5万元,相当于同等条件种玉米近25亩的效益,是广大菜农增产增收的“绿色银行”。
据统计数据显示,到2011年底,全市蔬菜播种面积达到54万亩,比2009年增加3万亩;设施蔬菜播种面积达到30万亩,日光温室和大中棚播种面积比2009年增加5.8万亩;蔬菜总产量245万吨,比2009年增加25万吨;蔬菜总产值达到23.5亿元,比2009年增加3.5亿元。种植的蔬菜种类主要包括大白菜、结球甘蓝、花椰菜、胡萝卜、黄瓜、番茄、西葫芦、辣椒、茄子等。近两年新增了绿菜花、芽球菊苣、西洋南瓜、香芹等特菜生产,实现了种植结构优化升级。
蔬菜面积和产量呈现出稳中有升的趋势,特别是设施蔬菜面积增加较迅速,产值有了较大提高。早春冷棚茄子每亩产值在1─1.5万元,比前两年提高20%;早春胡萝卜产值增长幅度在50%以上,平均单价在0.8元左右,最高达1.3元,亩产值在8000─10000元,其它茬口的蔬菜除葱头、白菜、大葱、甘蓝外产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菜农种植积极性有所提高。
品牌和龙头
促现代蔬菜产业做强
砖路镇丁村书记张会永提起村里的韭菜注册“丁绿”牌商标后显得很自豪:“俺们村种植的韭菜,不仅价格卖得高,而且身价倍增。这是因为俺们基地的韭菜有了‘身份证’,不愁卖,可以直接打包进石家庄各大超市”。
品牌就是实力,就是竞争力。近年来,我市在抓好技术服务和产销的基础上,加大了“品牌带动”战略,以品牌占市场。在原有丁绿蔬菜种植技术服务站(“丁绿”牌韭菜)、晓启特种蔬菜种植技术服务中心(“晓启”牌南瓜)的基础上,两年新增“三品一标”认证企业4家,分别是辛兴蔬菜专业合作社、永发诚信有限公司、康宝蔬菜种植技术合作社、兴莲农产品合作社,分别注册了“灯录”、“雪浪石”、“康宝”、“兴莲”等农产品商标,认证无公害农产品韭菜、茄子、菜花、番茄、西瓜、芹菜、豆角、青椒、甘蓝等品种18个,生产基地认证面积达17250亩。较好地稳定了产品认证的数量和规模,为全市农产品品牌建设奠定了重要基础。
蔬菜基地是一个地方蔬菜名牌战略的支撑,也是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的载体。近年来,我市积极引进民营资本,扶持发展蔬菜基地建设,充分利用自身产业规模大、发展空间广、交通便利的优势,通过创建蔬菜基地辐射带动全市蔬菜产业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目前,我市建设了七个蔬菜标准园区,分别是息冢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东亭镇元光村蔬菜标准园、杨家庄乡辛兴蔬菜标准园、砖路镇丁村韭菜标准园、叮咛店镇怀德蔬菜园、息冢莲台蔬菜园、北城区东关康宝蔬菜标准园。
绿色蔬菜,给全市农民带来了希望和活力。不少农民盖起了新楼,开起了轿车,楼内现代化家具、电器一应俱全。采访中,记者看到的是蔬菜基地美好的未来。
踏着全市“跨越发展、富民强市,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的节拍,我市制定了《蔬菜产业五年发展规划(2011─2015)》,到“十二五”末,全市蔬菜播种面积达到60.3万亩,其中设施蔬菜面积达49.8万亩以上。
在广袤的中山大地上,星罗棋布的蔬菜种植区,正像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一家家靠种菜富裕起来的农户正朝着更高的目标奋进。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