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定州要闻>>

破创业三难架致富金桥―――看我市如何培育新兴农业主体

时间:2015-07-29 09:40:58  来源:  作者:

河北日报记者林凤斌
本报记者杨梦来
继2012年获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之后,今年3月,我市又获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农业现代化进入了加速发展期,为农民创业带来了巨大机遇。通过破解销售、资金、技术难题,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兴农业主体迅猛发展。截至目前,全市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达1552家,注册资金22.6亿元。元。订单式生产,破解销售难
7月13日,北京首创公司先后到我市东关韭菜种植基地等7个蔬菜种植基地进行了实地调研和考察,详细了解各基地的蔬菜种植品种、面积、产量、销路等情况后,与河北奥丰牧业公司签订了1500亩的有机蔬菜和无公害蔬菜产销协议,与祥茂农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签订了500亩的无公害生姜产销协议,我市优质蔬菜品种开始进入北京高端市场。
通过与北京农业部门积极沟通,紧密协作,我市已实现和北京的农产品质量检测结果互认互信,被北京市确定为首批“场地挂钩”单位,进一步畅通了农业企业和农业生产基地的农产品进入北京市场的渠道。
近年来,我市采取“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积极支持和鼓励一批致富能人、专业大户、龙头企业因地制宜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对技术、信息、资金、销售等生产要素进行优化组合,采取统一技术培训、统一技术标准、统一销售渠道、统一开拓市场等方式,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破解了家庭分散经营的弊端,解决了农产品卖难问题。
我市将品牌化和标准化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开展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和品牌认定,打造一批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名特优农产品品牌。目前,全市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品种48个、生产基地11个,培育农业品牌48个。加大资金支持,破解融资难
4月8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定州支行举行了家庭农场贷款启动仪式。家庭农场贷款主要用于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购买生产资料、农机具,从事农田水利、大棚等基础设施维修,缴纳地租等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具有额度高、利率低、担保方式灵活等特点。截至目前,该行在我市累计放贷支农资金达3亿元。其中,家庭农场贷款已发放11笔共445万元。
为破解农业企业、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资金难题,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壮大和发展,我市还探索发展“农户+农产品合作社+贷款风险保证金”模式,有效解决了农户抵押不足的问题。积极探索政银保投融资、PPP融资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等方式,破解农民创业的资金难题。
近年来,我市新增了六家金融机构,积极与各金融单位沟通,通过整合财政支农专项资金,撬动银行低息贷款业务,加大了对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贷款扶持力度,使家庭农场无抵押贷款限额由10万元提高到50万元。同时,政府加大财政奖励资金,对新建蔬菜专业合作社或蔬菜协会带动农户达到500户以上,年销售收入达到200万元以上的,一次性奖励10万元。点菜式培训,破解技术难
大鹿庄乡农民张进景是一个花木经纪人,多年来一直想开个花卉销售公司,但却苦于不懂经营管理知识。去年冬天,他参加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后,今年终于如愿以偿,开了一家花卉销售公司。
我市以科技下乡、举办培训班、现场技术指导等形式,全面开展“菜单式培训”。在实施过程中,根据产业布局和发展特色,把全市25个乡镇(办)划分为5大区片,明确市农业部门的领导分区包片,每年初带领农技等各方面专家到各区片开展蹲点调研活动,广泛征求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等科技带头人的意见和建议,制定切实可行、可操作性强的技术培训内容。新型农民培育工程囊括了技能培训、认定管理和政策扶持等多个方面。在培训方式上,按班开展“生产+学习”的模块化教学,广泛采取“授课+启发”、“多媒体教学+专家指导”、“小组研讨+教师解惑”和“教师示范、专家指导、学员观摩、相互点评”等方式进行,提高了培育的参与性、互动性和实效性,实现从培训技能到培育人才的转变。据统计,我市已累计培养出5000多名懂科技、善经营、熟悉市场的“土专家”。
我市还出台了扶持新型职业农民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在土地流转方面,对扩大生产规模的新型职业农民,市、乡、村三级优先给予土地规划和土地流转,并适当给予土地流转补贴;在购置农机具方面优先享受农机补贴,涉及高产创建基地、优势农产品基地、农村道路、农村沼气等项目资金,向新型职业农民倾斜。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