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11月10日,市农业局植保专家苏翠芬(中)为种粮大户讲解麦田野杂麦鉴别及防治技术。通讯员王虎摄□本报记者张晓红
日前,在息冢镇政府会议室内,许多“学生”正认真地听“老师”讲课,并不时埋头做笔记。这些“学生”可不是普通学生,他们是全镇的种植大户,而那位“老师”则是我市高级农艺师吴永山。
这仅是我市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的一个缩影。目前,培育工程正在各乡镇的会议室、温室大棚、专业合作社如火如荼地开展着。科技培训专家“领衔”“专家的讲课,不仅让我们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还学到了不少技术知识。”参加培训的息冢镇村民刘江辉高兴地说,“以前大伙儿都是凭经验种田,现在则要按科学办事儿,没有技术可不行!”近年来,我市以“让更多的农民成为新型职业农民”为目标,针对重点对象开展了系统教育培训,培养了一批从事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
今年,我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任务360人,培训对象以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专业合作社骨干等为重点。培训内容涵盖了粮食高产栽培、蔬菜高效种植及畜禽高效养殖等实用技术。授课教师不仅有高级农艺师、高级畜牧师、高级兽医师等“专家教授”,还有长期从事农业生产,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田秀才”和“土专家”。培训活动结合当前实际,针对群众所想所盼,所需所难,围绕主导产业发展和农民技能提升开展,受到群众的普遍欢迎。形式多样易学易用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究竟如何开展、能取得怎样的效果呢?市农业局相关负责人给出答案:“对农民的培训不能照本宣科,更不能让他们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培训工程一定要紧密结合实践,务求培训的实用性、实效性和系统性,力争让更多农民熟练掌握一门新技术!”
11月5日,听完几天的种植技术培训课后,息冢镇的32名种植大户跟随吴永山老师,来到市信联农机专业合作社。大家围在农机旁边,又学起了农机实用技术。老师手把手地讲解农机使用及养护知识,还帮他们解答在农机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以前培训大多是坐在会议室听课,听完就散,而回到家里还是有许多问题解决不了。”聊起参加培训的感受,刘江辉说,“这次培训形式好,老师讲解完,一线去实践,学以致用,印象深、记得牢!”
据介绍,此次培训采取适应成人学习特点和农业生产规律的“分段式、重实训、参与式”培训模式,根据农业生产周期和农时季节,分段安排课程,强化分类指导。全面推行农民田间学校、送教下乡等方法,通过开展全产业链培训和后续跟踪服务,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建立“可视化”培训考核体系,以考试、考勤和技能操作的综合考核作为学员的学习成绩。同时,每个学习班还建立了QQ群学习交流平台,为学习成绩优秀者申请开通职业农民网络书屋,帮助他们实现在线教育培训和信息咨询。多是常规技术,这次讲了网络营销、土地流转政策等,都是我们特别想了解的知识,大伙儿听后真是心明眼亮。”息冢镇南庞村48岁的村民陈志田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这些高层次、多样化的培训内容,都是他们感兴趣的问题。
为确保培训工程取得实效,市农业局精心遴选,挑选出一些具备一定条件、一定潜力和有意愿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种养大户,作为重点培训对象;精心确定培训机构,选择具备培训条件和资质的市农广校、植保植检站和畜牧技术推广中心3家培育机构承担培训工作;精心挑选培训教师,聘请多年从事农机化技术服务工作的专业人员和相关技术人员授课;精心安排培训内容,在规定的培训时间和内容范围内,既安排了理论课程,又安排了现场实践操作,选择黄家葡萄酒庄、市富元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市信联农机专业合作社等农业科技企业作为实训基地,保证了培训效果和质量。
截至目前,我市已开办了粮食生产和蔬菜生产专业培训班1个,培训新型职业农民6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