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赵青锋严丽莎)面对今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严峻局面,我市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改造传统产业、引进新兴产业、扩张骨干企业并重,坚决杜绝“两高一资”项目,现代产业体系进一步建立,经济实现平稳健康运行。1至10月,全市实现全部财政收入24.4亿元,同比增长18.8%,较全年任务目标高8.8个百分点。
我市传统产业历史悠久,经过长期发展,目前已有中小微企业1000多家,每年消耗钢铁200多万吨,带动20多万人就业,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但由于生产方式简单粗放、环保设施不健全等原因,对我市环境质量造成了诸多不利影响。在面临环保冲击、产业存亡之际,我市对传统产业没有一关了之,而是疏堵结合,积极规划产业园区,统一建设标准厂房和治污设施,统一研发技术标准,统一招商引资,先后规划实施了占地1000多亩的体品产业园区和占地5000亩的北方(定州)再生资源产业基地项目,使体品、塑料两大传统产业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同时,积极规划建设钢网、铸造、门窗、铜铸等特色小区,推动集聚发展、集中治污、集约经营,并积极承接京津乃至国内外同类产业转移,推动传统产业由低端、分散向产业集聚、科技创新、环保节能转型,由产业链末端向全产业链迈进,成为推动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的新增长点。
在抓好传统产业上档升级的同时,我市选择新能源、大数据、高端装备等领域,集中力量推进新兴产业发展,加快培育优势支柱产业。引进投资11亿元的微软项目,已完成征地;无人机、浮沉动力发电中试等项目在建。长安新能源车形成5大系列、16个品种,生产能力3万辆。同时,坚持向创新要动力,引进全国知名高校与百家企业开展合作,天津大学技术转移中心、武汉大学科技大厦和节能环保研究院、两家院士工作站等科技项目在建。
我市始终把骨干企业裂变扩张作为重中之重,实施热电联产、长安轻型车、伊利冷饮、旭阳三期等项目。河北长安汽车公司形成40万辆产能,定洲电厂装机容量达到252万千瓦,河北旭阳焦化公司形成370万吨焦炭、35万吨甲醇产能,定州伊利公司日处理鲜奶1200吨,四大企业均入围全省百家优势企业,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列入全省8个示范集群。通过链条延伸、创新升级,建成了全省全行业领军的能源、汽车、乳品、煤化工等生产基地。
针对民营企业布局分散、规模偏小、产品低端的实际,我市制定实施了扶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十条措施、扶持现代农业发展十条措施,下大力推进结构调整,以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再生资源和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开展精准招商,引进战略投资,推动产业转型聚集、“四化”融合升级。今年谋划实施超亿元项目71个,总投资1175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4个。同时,积极谋划推进京广与朔黄铁路换装站、中铁绿色城市商贸物流基地、微软创新中心、两岸文创大厦等项目,打造河北新兴的高端制造中心、华北现代物流基地、服务京津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京津冀旅游休闲目的地,以产业转型升级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