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定州要闻>>

一寸缂丝一寸金

时间:2016-10-11 10:00:54  来源:  作者:

 

传承人程苗欣正在指导学员学习缂丝技艺。

□本报记者程文昭马康勤春意盎然的鹊闹枝头,巍然耸立的定州宝塔,国色天香的花开富贵图……在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程苗欣家中,制作精巧、栩栩如生的缂丝作品令人惊叹不已。
缂丝,被誉为“织中之圣”,历史上以定州织造最为有名,多为临摹名家书画,设色典雅,技艺精湛,表现手法写实。近日,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定州缂丝”技艺发源地孟家庄村,记者采访了定州缂丝传承人程苗欣。传承历史悠久
“缂丝是一种以蚕丝为原料,采用‘通经断纬’的技法织成的双面平纹织物。”程苗欣说,定州缂丝,是我国古代丝织工艺中最受人珍爱的精品,在中国文化艺术史上享有崇高美誉。
程苗欣介绍说,定州与缂丝的渊源从何时开始,已经无从考证。汉时,定州桑蚕业蓬勃发展,唐代更是“桑麻遍野,户户机杼”,生产的定绫与蜀锦齐名。北宋年间,定州的丝织业处于巅峰时期,而缂丝,更是受到皇室贵胄的青睐。据说,宋太祖赵匡胤的母亲杜太后即定州人,缂丝在皇家登堂入室,也有着皇室浓浓的故乡情结。南宋年间,北方艺人大批南迁。南宋缂丝名匠沈子蕃,祖籍正是定州孟家庄村。其缂丝作品以书画为粉本,生动传神,令人叹为观止……
在程苗欣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一座古朴典雅的建筑物前,上面挂有“缂丝艺术展览馆”的牌子,展览馆占地1000平方米,共两层,一层是展厅,二层是工房。“这个展览馆是去年完工的,现在内装修基本结束,就等着展览用的支架到货就可以搬进布展了。”程苗欣说。
展览馆的后方是一处院落,这里就是定州缂丝传习基地,也是程苗欣的家。院内干净、宽敞,在院子东侧的房间里,三名工人正在缂丝机前一丝不苟地工作。房间的另一侧,还有一个用来展示缂丝作品的房间。
“缂丝,就像是用丝线把图案刻在底子上,而且图与底儿的结合处像裂痕,好像雕刻上去的一样。”程苗欣手拿一幅半成品比划着说。
年过40的程苗欣从小就喜欢缂丝,还是村里有名的刺绣能手。“我奶奶特别心灵手巧,像刺绣、缂丝这种技艺她都会。小时候,奶奶一开始刺绣或是缂丝,我就坐在旁边看。”说话间,程苗欣从屋里拿出一块布料。“这就是奶奶留下的,你看这颜色、这花纹,就跟新的一样鲜亮!”
从小耳濡目染,“长大后也要做缂丝”的想法就这样在程苗欣心中潜滋暗长。21岁时,程苗欣开始钻研缂丝技艺。她反复琢磨,跃跃欲试,决心一定要搞出个名堂来。为此,她还两次专程到苏州学艺。由于从小爱学编织、刺绣,对于织机上的经纬交错又比较熟悉,还有着较高的悟性,程苗欣的缂丝技艺进步很快。“学习过程中,我从酷爱的花鸟等简单图案开始学习,一点一滴的摸索积累。直到2005年,才尝试做大幅作品。”程苗欣说,为了更好地学习缂丝技艺,她多次到外地学艺。如今,她已经熟练掌握了缂丝这门古老的艺术。制作工艺复杂繁琐
“缂丝是一种织物,以较细的生蚕丝为经线,较粗的彩色熟蚕丝为纬线,用缂机织成。因为织物上的图案花纹与织物之间、色与色之间有一些断痕,看上去像用刀刻过的样子,所以又叫‘刻丝’。”程苗欣说,缂丝织出来的作品,两面有一模一样的花纹,富有双面立体感,呈现出雕琢镂刻的效果。
“缂丝有落经线、牵经线、套筘、弯结等16道基本工序,非常繁琐,完成一件缂丝作品,短则半年,长则需要两三年。”程苗欣说,正是由于缂丝不可复制,费时费力,民间才有“一寸缂丝一寸金”之说。
“你看这幅《百寿图》,看似简单,但耗时一个月才完工。制作过程中,还要保证每个‘寿’字都横平竖直,一笔一画都要规矩,不能有一丝差错。”站在一幅百寿图屏风前,程苗欣说,由于缂丝采用通经断纬的织法,就是用纵向的经线穿通织物的整个幅面,横向的纬丝仅在图案花纹需要处跟经丝交织,不贯通全幅。
说着话,程苗欣带记者来到一位正在制作缂丝的工人旁。只见缂丝机前挂满了一排排穿着各色丝线的梭子,看得人眼花缭乱。工人下衬图纸,然后透过丝线,右手持梭,左手持拨,不停地来回穿梭,并根据图样分段缂织。“每个缂丝部位颜色过渡要自然,色彩与设计分毫不能差,错一处就要返工重织。”程苗欣说。缂丝艺术稳步前行
缂丝作品是纯手工织造,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艺术价值和保存价值。像仿名人书画的缂丝织物,看起来往往比原作还要生动形象,更具感染力。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缂丝也越来越受到人们喜爱。
“近年来,在各级政府和文化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缂丝艺术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并且越来越受欢迎,不少外地游客慕名而来,甚至还吸引了来自俄罗斯的外国游客呢。”谈及近年发展,程苗欣十分高兴。
然而,缂丝的传承前景却不很乐观。“来这儿学习的,十人里能留下一两个就不错啦。”程苗欣说,现在来学艺的基本上都是年轻女性,可好多人来了之后,连三个月都熬不过去。由于缂丝织造工序繁多,技艺复杂,比刺绣要繁琐得多,即使有点天赋,也要三个月左右才能学会基本功。在前三个月里,枯燥单一的学习对初学者是一个巨大考验。“前三个月学的仅是基本功,一年之后才能学会基本手法,而要真正掌握各种技巧,没个三年五年根本不行。我们这儿现在有六七个工人,但真正能做精品的也就一两个。”程苗欣感慨道。
除了制作技艺复杂之外,缂丝织造还很费功夫。长时间织造不但枯燥乏味,眼睛也吃不消。由于长年低头工作,程苗欣的眼睛也出现了问题。“我现在看人模糊、重影,连熟人在不远处打招呼,我都看不清。而且长时间坐着,对身体也有极大的损伤。”程苗欣说,正是由于这些原因,虽然缂丝收入不算低,但很少有年轻人愿意学。
不过,值得欣慰的是,程苗欣的女儿郭菲目前已经全部掌握了缂丝技艺。“她已经学了四五年,刚开始的时候,也是坐不住。但真正投入进去,就会慢慢喜欢上,你看这些都是她的作品。”谈及女儿,程苗欣欣慰地说。
“在市政府的支持下,缂丝发展前景越来越好,有越来越多的人在关注、学习、传承缂丝技艺。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定州缂丝艺术传承下去、发扬光大。”程苗欣说。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