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五年的工作成就及2016年工作回顾
本报讯2月21日,陈业鹏在市八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2012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抢抓省直管改革的重大历史机遇,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决策部署,戮力同心,砥砺前行,较好地完成了市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任务目标,定州的经济政治地位、城乡品质形象、干群思想观念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掀开了发展史上新的一页。
五年来,始终坚持稳中求进,经济竞争力逆势跃升。2016年,完成生产总值324.9亿元,五年年均增长8.4%;完成财政收入33.6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1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0.7%和13.1%;规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分别增长10.3%、12.5%、20.5%;城镇化率、农业产业化率分别提高8.54个和1.45个百分点;市场主体增长4.9倍。省直管以来,主要指标增速在全省13市中保持前列,入围全国中小城市创新创业百强、最具投资潜力百强、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
五年来,始终坚持转型发展,产业现代化进程加快。把转方式、调结构作为新常态下的主线,着力提升产业层次,经济开发区晋升省A级园区,4家企业入围全省“百优”,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列入全省8个示范集群之一,再生资源基地、体品小区入驻企业260多家,传统产业升级闯出一条新路。聚力发展现代农业,粮食生产“十三连丰”,被确定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及蔬菜、花木核心产区,食品工业园、创世生态园等特色园加快建设,培育省级以上产业化龙头7个,国家、省级休闲农业观光园4家,农业集团5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346家,获批2个国家地标产品,“三品一标”认证43个。大力繁荣第三产业,旅游接待量、综合收入分别增长30%和21%,电商交易额突破50亿元。中投制造业基地、中节能北方循环经济示范区、北京铁路局定州物流园等项目落户。
五年来,始终坚持城乡统筹,新型城镇化全面提速。城区规划面积达到100平方公里,被确定为全省“多规合一”试点,累计投入城建资金300多亿元。古城恢复列入全省十大文化产业项目,古州署、博物馆、开元寺等标志性工程开放。定州东站及站前广场、跨高速立交桥、迎宾大道等项目竣工。14条街道提升和贯通工程通车,石家庄国际机场定州候机楼运营,推进京港澳高速拓宽、曲港高速等重大工程,开通定州至北京的高铁始发车,全市实现公交公营。实施139个美丽乡村建设,新改建公路1056公里,完成电改230个村,建成全国文明镇、文明村,荣获河北省文明城市称号。
五年来,始终坚持生态优先,治污攻坚战保持强势。坚持科学治霾,依法治污,电厂4台机组全部超低排放,城区集中供热达到610万平方米,旭阳焦化综合整治工程全国领先,319个村环境整治项目启动,172家钢网、铸造、防水卷材企业完成煤改气改电,拆除燃煤锅炉370台、砖瓦窑45座,淘汰黄标车4188辆,城市公交等领域推广新能源汽车939辆,圆满完成了节能减排目标,PM2.5平均浓度大幅下降,饮用水达标率保持100%。建成省级园林城市,森林覆盖率提高5.11个百分点。
五年来,始终坚持改革创新,发展驱动力不断增强。先后承担12个国家级改革试点任务,其中新型城镇化试点得到国家发改委第三方评估机构认可,健康促进市通过国家验收。扎实推进“放管服”工作,取消302项审批事项,制定支持工业、农业、科技、外贸、电商等各十条措施,注册企业、规上工业企业、限上贸易企业全部翻番。完成机构改革、供销社改革,稳妥推进财税、金融、养老金及农村综合改革,城投集团、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农村产权交易中心运营。长安轻型车研发中心、武大节能环保研究院等科技联盟建成投用,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小巨人企业1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34家。被确定为全省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市。
五年来,始终坚持执政为民,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累计投入民生资金162.7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82.7%。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5391元、13298元,分别是2011年的2.1倍和1.8倍。城镇新增就业3.24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5.4万人。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55.4%和112.9%,医保补助标准均增长0.75倍。新定州中学、人民医院新址、民政事业服务中心、中医医院和精神病院迁扩建等工程竣工,改造11所卫生院、239所中小学和幼儿园,高考、中考成绩居全省前列,文体事业、国土资源多次在全国全省获奖。法制建设、廉政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扎实推进,安全生产、食药安全、民族宗教、社会治安等领域平稳,国防动员、双拥共建、统计物价、妇女儿童、扶困助残等各项事业都取得新成绩。
2016年,我们围绕“十三五”规划目标,科学施策,精准发力,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生产总值增长7.8%,全部财政收入增长8.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3.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8%,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8.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2%,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集中开工58个项目,一批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落地。全年实施超亿元项目71个,年度完成投资69.4亿元,占任务的128%。新增纳税超千万元企业6家、其中超亿元2家,分别达到30家和6家。严格落实大气污染防治十条措施,优良天数同比增加58天,重污染天数减少21天。各项惠民实事全部落实,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5%和11.2%。办理代表建议、委员提案278件,满意率达到100%。
本报讯2月21日,陈业鹏在市八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2012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抢抓省直管改革的重大历史机遇,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决策部署,戮力同心,砥砺前行,较好地完成了市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任务目标,定州的经济政治地位、城乡品质形象、干群思想观念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掀开了发展史上新的一页。
五年来,始终坚持稳中求进,经济竞争力逆势跃升。2016年,完成生产总值324.9亿元,五年年均增长8.4%;完成财政收入33.6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1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0.7%和13.1%;规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分别增长10.3%、12.5%、20.5%;城镇化率、农业产业化率分别提高8.54个和1.45个百分点;市场主体增长4.9倍。省直管以来,主要指标增速在全省13市中保持前列,入围全国中小城市创新创业百强、最具投资潜力百强、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
五年来,始终坚持转型发展,产业现代化进程加快。把转方式、调结构作为新常态下的主线,着力提升产业层次,经济开发区晋升省A级园区,4家企业入围全省“百优”,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列入全省8个示范集群之一,再生资源基地、体品小区入驻企业260多家,传统产业升级闯出一条新路。聚力发展现代农业,粮食生产“十三连丰”,被确定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及蔬菜、花木核心产区,食品工业园、创世生态园等特色园加快建设,培育省级以上产业化龙头7个,国家、省级休闲农业观光园4家,农业集团5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346家,获批2个国家地标产品,“三品一标”认证43个。大力繁荣第三产业,旅游接待量、综合收入分别增长30%和21%,电商交易额突破50亿元。中投制造业基地、中节能北方循环经济示范区、北京铁路局定州物流园等项目落户。
五年来,始终坚持城乡统筹,新型城镇化全面提速。城区规划面积达到100平方公里,被确定为全省“多规合一”试点,累计投入城建资金300多亿元。古城恢复列入全省十大文化产业项目,古州署、博物馆、开元寺等标志性工程开放。定州东站及站前广场、跨高速立交桥、迎宾大道等项目竣工。14条街道提升和贯通工程通车,石家庄国际机场定州候机楼运营,推进京港澳高速拓宽、曲港高速等重大工程,开通定州至北京的高铁始发车,全市实现公交公营。实施139个美丽乡村建设,新改建公路1056公里,完成电改230个村,建成全国文明镇、文明村,荣获河北省文明城市称号。
五年来,始终坚持生态优先,治污攻坚战保持强势。坚持科学治霾,依法治污,电厂4台机组全部超低排放,城区集中供热达到610万平方米,旭阳焦化综合整治工程全国领先,319个村环境整治项目启动,172家钢网、铸造、防水卷材企业完成煤改气改电,拆除燃煤锅炉370台、砖瓦窑45座,淘汰黄标车4188辆,城市公交等领域推广新能源汽车939辆,圆满完成了节能减排目标,PM2.5平均浓度大幅下降,饮用水达标率保持100%。建成省级园林城市,森林覆盖率提高5.11个百分点。
五年来,始终坚持改革创新,发展驱动力不断增强。先后承担12个国家级改革试点任务,其中新型城镇化试点得到国家发改委第三方评估机构认可,健康促进市通过国家验收。扎实推进“放管服”工作,取消302项审批事项,制定支持工业、农业、科技、外贸、电商等各十条措施,注册企业、规上工业企业、限上贸易企业全部翻番。完成机构改革、供销社改革,稳妥推进财税、金融、养老金及农村综合改革,城投集团、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农村产权交易中心运营。长安轻型车研发中心、武大节能环保研究院等科技联盟建成投用,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小巨人企业1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34家。被确定为全省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市。
五年来,始终坚持执政为民,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累计投入民生资金162.7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82.7%。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5391元、13298元,分别是2011年的2.1倍和1.8倍。城镇新增就业3.24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5.4万人。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55.4%和112.9%,医保补助标准均增长0.75倍。新定州中学、人民医院新址、民政事业服务中心、中医医院和精神病院迁扩建等工程竣工,改造11所卫生院、239所中小学和幼儿园,高考、中考成绩居全省前列,文体事业、国土资源多次在全国全省获奖。法制建设、廉政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扎实推进,安全生产、食药安全、民族宗教、社会治安等领域平稳,国防动员、双拥共建、统计物价、妇女儿童、扶困助残等各项事业都取得新成绩。
2016年,我们围绕“十三五”规划目标,科学施策,精准发力,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生产总值增长7.8%,全部财政收入增长8.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3.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8%,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8.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2%,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集中开工58个项目,一批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落地。全年实施超亿元项目71个,年度完成投资69.4亿元,占任务的128%。新增纳税超千万元企业6家、其中超亿元2家,分别达到30家和6家。严格落实大气污染防治十条措施,优良天数同比增加58天,重污染天数减少21天。各项惠民实事全部落实,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5%和11.2%。办理代表建议、委员提案278件,满意率达到100%。
新一届政府的任务目标
本报讯陈业鹏说,站在定州看定州,定州在发展;站在全省看定州,定州有差距;站在全国看定州,差距十分大。当前,我市正处于机遇更加集中、优势更能释放、跨越更为有利的时期,中央提出新的发展理念和“稳中求进”主基调,为我们提供了根本遵循;河北省走加快转型、绿色发展、跨越提升新路,支持定州扩容提质;市七次党代会确定“12239”工程,规划了今后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作为新一届政府,就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及省第九次党代会、市七次党代会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牢固树立和落实新发展理念,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实施“12239”工程,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区域中心城市,争创全国百强,打造经济强市、美丽定州,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主攻方向是:突出增量提效,建设经济强市。加快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壮大实体经济,提高质量效益,提升一产、做强二产、做优三产,高新技术产业占规上工业比重大幅增长,力促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等实现翻番,综合实力跃上一个新台阶,向争创全国“百强”迈出较大步伐。突出扩容提质,打造美丽定州。推进市区扩张、“多城联创”,五年打造一个新城区,基本形成古城特色鲜明、现代气息浓厚的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美丽乡村,确保“四美五改.美丽乡村”行动取得实效。空气质量持续改善,PM2.5浓度比2016年下降30%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18%以上,平均优良天数260天以上。突出强市利民,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城乡一体化、全覆盖的基础设施、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常住、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分别达到60%和45%以上,就业更加充分,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各项事业创一流水平,社会治理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大幅提升,全市更加和谐稳定。
重点抓好四方面工作。
(一)决战开发区,推进扩容晋级,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坚实平台。经济开发区按照一区多园、飞地管理模式,整合各类工业园区和重点企业,规划总面积达到100平方公里以上,加快公共服务平台和基础设施建设,最大限度承接京津产业转移,销售收入超千亿元,争创国家级开发区,培育纳税超亿元企业20家以上。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走标准化、生态化、信息化、品牌化道路,高标准完成核心区建设,带动建设一批示范园、特色园,做强蔬菜、花木、畜牧三大特色产业,推动一产接二联三,培育国家和省级农业龙头10家以上,打造京津冀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和休闲基地。加快北京铁路局定州综合物流园建设,形成设施齐全、功能完善、服务先进、多式联运畅通、商贸物流聚集的现代化物流园区。
(二)盯住大城建,推进城乡统筹,构筑特色鲜明的新型城镇化体系。按照京津冀城市群中特色功能节点城市的定位,坚持产城教融合、市镇村统筹、差异化发展,进行多规合一、全域规划。深入挖掘中山文化,恢复历史文化街区,争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生态新城突出现代化、产业化,建设区域性文化、体育、医疗、教育中心。旧城改造坚持从严收紧,着力提品质、强功能,完善基础设施,增加城市绿量。精细管理城市,突出在“绿美亮净活畅”上下功夫,强化“多城联创”,提升城市品质。推进乡改镇、改城区,扩大城区、城镇规模。加快全国重点镇、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保留村全部改造一遍,争创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
(三)强化新动能,推进创新驱动,切实增强经济发展活力。把改革、开放、创新作为新常态下三大动力支撑,高标准完成国家、省级改革试点工作,争创综合改革试验区。深入推进“放管服”工作,激发市域经济活力,每年新增市场主体3000个以上。坚持不懈开展全民招商、精准招商,引进“央企”、“京津企业”和国内外500强企业20家以上。推动创新驱动向高端迈进,以信息、生命健康、新材料等产业为重点,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650家。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共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四)坚决保底线,推进民生改善,建设百姓满意的幸福定州。严守民生底线,增加民生供给,完善社会保障服务体系,抓好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事业发展。严守生态底线,驰而不息开展“蓝天、碧水、净土”行动,健全城乡污水垃圾处理体系,工业企业全部实行清洁化生产,集中供暖实现城区全覆盖并向近郊及园区延伸,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实施城乡绿化工程。严守安全底线,强化安全生产、食药安全,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创新社会综合治理,建设平安定州。
2017年工作重点
本报讯陈业鹏说,今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年,新开局要有新气象,新征程要有新作为。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7%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5%和8%;城镇化率增长、万元GDP能耗下降、污染物减排完成上级下达任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这些是必保目标,我们将自我加压,力争更好更高。
(一)聚焦项目,在招商引资上实现新突破。
实施产业集群推进计划。围绕九大产业集群,逐项制定规划,落实具体项目,领导牵头,全民招商,量化目标,承责推进。积极参加重大经贸洽谈活动,着力引进战略投资。对全市乡科级单位实行重点工作项目化动态管理。
全力完成硬性招商任务。对100个已确定的亿元以上项目,盯紧盯死,一个一个抓落地、抓竣工、抓投产。按照市委全年谋划引进超500万元重点项目1000个以上的要求,分解责任,量化指标,硬化推进措施。
强力打造一流政商环境。进一步精减行政审批事项,简化流程,缩短时限,对园区能下放的权限全部下放。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全面实行集中审批、网上审批。
(二)精准对接,在协同发展上实现新突破。
扩大协同成果。把经济开发区作为主平台,加快健全机构、整合资源、编制规划和完善设施,设立发展基金,扩大经营范围,尽快做大做强。中投制造业基地竣工并引进企业20家以上,中节能再生资源基地引进精深加工项目5个以上,力争引进总部经济项目10个。
深度对接京津。盯紧非首都功能疏解目录,跟进重大项目,主动敲门对接,各产业集群都要招纳2-3家精英企业。北京铁路局定州综合物流园区确保早日开工。发挥北京菜篮子工程基地、劳务输出基地等既有优势,提升服务京津的能力。
拓展合作领域。吸引知名学校、医院、科研院所在定州建立分支机构,积极争取京石城际、定沧城际等重大交通项目,力争定州效益最大化。
(三)加快调整,在转型升级上实现新突破。
大力培育新兴产业。谋划实施一批绿色、低碳、循环产业项目,促进电子信息、智能制造、节能环保、生物制药、新能源等战略新兴产业发展。
加快提升现有产业。引导企业搞好技术创新、产品调整和产业整合升级。推动电厂供热改造、首农乳品基地等项目,延长产业链条。建设金属制品园区、机电一体化产业基地,启动西坂体品工业园。
激发民营经济活力。生产要素配置向规模大、效益好的企业倾斜,以好求快。对传统产业坚持做精,加强品牌建设,打造“百年老店”。设立企业创业创新发展基金,解决实体经济融资难问题。
发展新型服务业态。依托东部生态旅游资源,打造天然氧吧小镇、特色民俗小镇,完善古城景区基础服务设施,打造4A级旅游景区。建成电商产业园,培育龙头企业10家。
(四)关注“三农”,在城乡统筹上实现新突破。
做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打造产值超10亿元的产业化联合体。发展高端设施蔬菜3万亩,天津创世研繁扩一体化项目投产,加快食品工业园等建设进度。农业发展基金融资4.5亿元,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提升农业生产基础设施。着力创建省级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试点市、国家农业标准化综合示范市和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做强生产基础设施。
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全面启动特色小城镇、旅游示范村、达标村建设,积极推进12项专项行动,建成1-2个精品村和16个省级重点村,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五)攻坚城建,在扩容提质上实现新突破。
以规划提水平。高标准完成总规修改完善、“多规合一”规划。以城市中央商务区和开发区产城融合为试点,开展城市总体设计,对各个区域、各个建筑提出强制性要求,坚决杜绝低水平建设。
以路网扩规模。完成兴定路、迎宾大道东延、建设街南延和自来佛街南北延工程,启动兴华路东延及107国道、河龙线改线和东南外环建设,推进107国道、定魏、定深、河龙公路四线贯通,构建城市大外环。
以项目强功能。古城区片全部开放,推动王灏庄园、中心南街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实施高铁新城综合开发、北部新区扩张工程,启动国际会展中心、文化产业创意园、高铁广场二期建设,众春园、唐河湿地公园、小清河治理开工,市民公园、中山公园二期对外开放,新增城市绿地183.3万平米。
以管理铸品质。推行智能化、网格化、精细化城管,加大对违章建筑、马路工厂、背街小巷、死角死面、城市出入口的综合治理,实现“绿美亮净活畅”目标。深入推进“多城联创”,提高城市美誉度和居民满意度。
(六)深化改革,在创新驱动上实现新突破。
全面深化各领域改革。继续高标准、严要求推进各项国家、省级改革试点,争取最大红利。完善企业需求“直通车”、涉企收费“一单清”制度,创造宽松的营商环境。深化企业、财税、商事、价格、农村综合改革。
提升整体科技化程度。按照“京津研发、河北制造”产业协作新模式,全面扩大与高校院所战略合作,组建科技联盟,打造协同创新共同体。把更大的自主权下放到科研项目上,促进科研成果与产业对接、与项目对接。
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集中优质资源,做大做强城投集团。积极争取地方专项债券、专项基金、置换债券和银行信贷授信,推行金融租赁、PPP合作等新的业态。
(七)铁腕治污,在环境改善上实现新突破。
打好散煤替代攻坚战,全面推广清洁能源,生物天然气项目启动多点复制扩面,促进农村散煤置换,建成生物质新能源产业示范市。
打好扬尘治理攻坚战,市区主次干道继续实行全天候洒水作业,严格落实省建筑施工扬尘防治强化措施18条,大力推进节能绿色建筑、封闭建设等经验。
打好水污染治理攻坚战,加快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使用引江水,完成孟良河、沙河灌渠综合整治,制定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保障土质、水质安全。
打好基础设施建设攻坚战,已运行的两个污水处理厂尽快提标改造,推进城市污水处理厂二期建设,李亲顾污水处理厂正式运行,垃圾填埋场建成投用。
打好企业治理攻坚战,推进重点污染源全封闭式管理,推进开发区“环保管家”项目,对重点企业、行业实施在线监测。
(八)加强保障,在改善民生上实现新突破。
1.扩大就业创业规模。城镇新增就业6400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10650人次。
2.推进社保扩面提标。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由80元提高到90元,城乡医保政府财政补助标准由420元提高到460元。
3.努力增加居民收入。加强农民财产性权益保护,严厉打击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健全企业职工工资稳定增长机制,提高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收入水平。
4.抓好城乡社会救助。城乡居民年低保标准分别由5400元、2980元提高到6000元、3660元。将贫困残疾人、重度残疾人纳入医疗救助范围。
5.切实保障群众住房。推进公积金制度扩面,完成棚户区改造、农村危房改造1050套。
6.开展城乡交通会战。把定曲路改造列为一号工程,彻底解决“肠梗阻”问题,加大农村道路改造提升力度,加快构筑“1小时交通圈”。
7.改善城乡生态环境。新增城区集中供热面积380万平米,实现全覆盖。谋划第二期农村环境整治项目,力争年底实现农村垃圾集中处理。
8.完善信息电力设施。推动全光网城市建设,实现主城区公共区域WIFI全覆盖。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增强市区供电能力。
9.大力发展养老事业。建设医养结合型养老示范基地,启动李亲顾和叮咛店民政事业服务中心老年公寓、李亲顾残疾人托养中心等服务机构建设。
10.均衡发展教育事业。启动定州技师学院、定州二中新校区建设,实施100所中小学、幼儿园新建、扩建及维修改造项目,完成316所中小学宽带网络改造工程。
11.提高卫生医疗水平。第二医院新址、人民医院新建门诊医技楼、6个乡镇卫生院扩建竣工投用。加快推进“智慧医疗”建设,落实城乡医院对口支援,推进大健康新医疗产业发展。
12.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启动文体中心建设,加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组织经常性群众文体活动,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
与时俱进提升政府执行力
本报讯陈业鹏说,面对复杂形势、艰巨任务,政府系统各级干部务必在市委领导下打先锋、作表率,想在前、干在前,决战决胜,每战必胜,推动各项工作在全省争一流。一定把依法行政贯穿始终。积极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及社会监督,坚决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高度负责地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建议,做到依法决策、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及时公开政务信息,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一定把执政为民放在首位。怀着强烈的忧民、爱民、为民、惠民之心,强化服务意识,创新管理模式,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深化“放管服”改革,真正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健全妇幼保健体系,创建示范型儿童之家,特别关爱和帮助孤儿、病残儿童。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要求,下大力加强食药安全、生产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监管,加大社会综合治理力度,增强群众的安全感。
一定把责任担当扛在肩上。大力发扬“有令即行、雷厉风行、身体力行”的作风,始终保持一股激情、一股干劲、一股拼劲,“以苟活为羞,以避事为耻”,做到在难题面前敢抓敢管、敢于碰硬,在风险面前敢于作为、敢于承担,在挑战面前敢闯敢试、敢为人先,撸起袖子加油干,甩开膀子抓落实。对难点工作、棘手问题,树立一盘棋思想,统筹资源要素,凝聚合力、高效联动、点面结合推动工作,迎难而上、一抓到底。
一定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严格执行《准则》和《条例》,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做到守纪律、讲规矩、重名节,形成有权必有责、用权必担责、滥权必追责的制度安排,在依法用权、正确用权、干净用权中保持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