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赵青锋)我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营商环境集中整治行动,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打造“投资定州、事事畅通”环境品牌。
整治行动包括市场环境专项整治、服务窗口专项整治、企业生产经营环境专项整治、法治环境专项整治、惠企政策落实专项整治和开发区项目承接专项整治六项主要内容。
开展市场环境专项整治。严厉查处制假贩假、商业欺诈、逃避债务、偷税漏税等违法行为,对欺行霸市、强买强卖、敲诈勒索等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行为严厉打击。坚决整治“红顶中介”,取消各类无法律法规依据的准入证、上岗证、资质证等。市纪检监察局在全市开展创优发展环境“捉小鬼”行动,对破坏营商环境行为进行严厉打击,查处一批反面典型,公开曝光一批典型案例。
开展服务窗口专项整治。集中整治服务窗口单位办事过程不透明、工作流程不规范、办事环节繁琐、审批时限长等问题。实行审批流程再造,进一步压缩时限,重新梳理审批要件,规范审批前置条件。打造网上办事大厅和实体大厅“线上线下、虚实一体”的审批平台。着力解决跨地区跨部门、上下协调方面的难点问题。
开展企业生产经营环境专项整治。针对行政执法不规范、干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等问题,实行企业“宁静日”制度。除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质量安全、环保事务和刑事案件外,执法部门每月最后一周才能进入企业。多个部门在同一时期对同一企业进行检查的,由监察部门协调实行联合检查。
开展法治环境专项整治。健全开放、透明、便捷的执法、司法新机制,依法及时处理企业和客商投诉、行政复议和经济纠纷案件,集中整治对企业生产经营和投资者工作生活中遇到的推诿扯皮、久拖不办等问题,严厉打击干扰破坏企业生产经营和项目建设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
开展惠企政策落实专项整治。集中整治对中央和省市支持扶持企业发展、鼓励创新创业、招商引资时乱承诺,对依法做出的承诺事项不兑现,改善营商环境的政策文件落实不到位、执行打折扣、宣传解读不及时,对投资项目盯得不紧、服务不周、要素保障不力,对项目进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不能及时协调解决,致使项目落地难、运营难等问题。
开展开发区项目承接专项整治。集中解决经济开发区招商政策、硬件设施、配套设施、人才资本项目、承载京津产业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此次集中整治行动至12月31日结束,分动员部署、集中整治和总结验收三个阶段。为确保行动顺利推进,我市成立了营商环境整治组,建立了通报调度制度,对各项行动及时调度,并向全市通报行动情况。加大督查力度,及时解决出现的突出、突发问题,推动各项工作落实。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