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小分队正在检查秸秆禁烧情况。记者赵子超摄
□本报记者赵子超、聂资滨
“乡亲们注意啦,虽然麦收过了,但这阵子天干物燥,麦茬容易着火,大伙儿一定要多注意,千万别烧了棒子苗……”自夏收以来,在东留春乡东留春村,一支由退休干部和老党员组成的“志愿服务小分队”,佩戴红袖标,深入田间地头日夜巡逻,抓禁烧,查火点。
“这支志愿服务队成立10年了。刚开始,村里有几位退休老干部组成了禁烧服务队,义务巡逻,做宣传。”村党支部书记边亚辉说,“后来,越来越多的党员加入进来,目前服务队已有27人,真为村里的禁烧工作帮了大忙!”
东留春村小麦种植面积有3800多亩,服务队把麦田分为5个片区,每个片区由5名志愿者负责。“三夏”以来,这支志愿服务小分队就一刻也没有闲过。
“抓好秸秆禁烧工作,麦收前那一个月的宣传至关重要。老早我们就开始在大喇叭里广播了,宣传秸秆禁烧的意义、焚烧秸秆的危害和秸秆综合利用的好处,还在街道上悬挂了禁烧横幅。”志愿服务小分队成员边会民说,“平时我们还走街串户,走进田间地头,面对面地跟乡亲们讲解焚烧秸秆的危害。”
眼见队员们如此认真,如此辛苦,许多群众当即就表示,决不会焚烧秸秆。听到这样的答复,队员们都十分高兴。
除了做好秸秆禁烧前期宣传,麦收期间的检查和巡逻也非常重要。每天早晨5点,志愿者们就准时集合,结队向田间走去,一路巡查禁烧工作。这支队伍中,年纪最大的是党员边国林,虽然已经82岁高龄,但他依然和大家一样日夜奔波。
“人岁数大了,觉也少了,正好和大伙儿一起出来转转。再说了,身为党员,各方面都要发挥带头作用。”边国林说,“经过多年的宣传引导,村民的环保意识增强了,七八年都没人烧秸秆了。”“麦收时,每天我们都按照分工到自己的责任片区跟机作业。”队员边红旗告诉记者,早上收割机下地前,禁烧志愿服务小分队的队员就已经到达指定地块。小麦收割时,队员们实行“一机一人”全程监控,逐田验收,确保收割机留茬控制在15厘米以下、秸秆粉碎长度控制在8厘米以下。
到了吃饭的时间,大家就分批回家吃饭,确保时刻有人盯守。“最难熬的是晚上,蚊虫叮咬,我们就把衣服蒙在头上;犯困时,就四处走走。”边红旗说。
这支志愿服务小分队,不仅在麦收期间负责秸秆禁烧工作,平日里还担负着村内街道清扫、垃圾清运、沿街商铺规范等工作。“村里大集多,平均每周一个。以前,每次大集都堵车,集市一散,遍地都是垃圾。”边亚辉说,“自从有了服务小分队,一切都变舒畅了,他们自发对摆摊的商贩进行规范,还义务清理留下的垃圾,村民没有一个不叫好的!”
东留春乡党委副书记潘宝乐说,乡党委决定将东留春村志愿服务小分队的成功经验在全乡推广,让志愿服务的精神遍地开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