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定州要闻>>

席富森的家风情缘

时间:2017-06-21 10:31:28  来源:  作者:


    家庭建设,包含家训家教、家风传承、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建设。在祖国五千年历史中,诸多名人都非常注重家规、家教和家风,留下了许多名言和故事。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风。”
    作为一名老党员,我认为,搞好家庭建设首要的是要遵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家庭和睦、相互关爱,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以最真挚的亲情、友情和爱情,维系社会细胞的家风建设。
    亲情是根。亲情最直接地维系着家庭关系,是任何感情都替代不了的。它与生俱来,无法选择,且伴随终生。人们常说“血浓于水”,无论何时、何地、何因,这浓浓的亲情总会伴以温暖和力量,传承知识和智慧。无论言传身教还是过庭之训,无论远走他乡还是绕承膝下,无论飞黄腾达还是穷困潦倒,亲情总是难以割舍的牵挂,魂系梦绕的思念,刻骨铭心的记忆。正是这种骨肉亲情,当你成功时,家人为之由衷的高兴;当你失败落魄时,亲人也为你揪心伤神。
    我父母兄长病逝较早,老嫂年迈,乡下独居。我们则从多方面给予她关照。后来,侄子辞职回乡,专程照料继母的生活起居。他整天拖着带伤的残腿,照顾嫂子吃喝拉撒,求医问药,直至嫂子91岁辞世。常言道:进了一家门,就是一家人。正是这种亲情,一代一代繁衍,人类社会才得以生生不息。
    友情似海。友情是人世间非常珍贵,又不可或缺的情感。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们夫妻、儿女一家四口分居四地,儿子叫“雷”,女儿叫“梅”,其内涵不言而喻,寄托着父母的期望。但是,为了方便工作,我们舍弃亲情,把两个孩子分别寄养在亲朋家里,没能在自己身边欢度珍贵的天伦之乐。
    2013年6月,儿子50岁生日那天,朋友和我两个大家庭、四个小家庭的12口人欢聚一堂,共祝儿子“生日快乐”。我动情地赋藏头打油诗《梦圆》:“席间吾儿天命年,雷人业绩亦斑斓。生平多彩亲朋助,日夜往复无忧烦。快马斯风迎盛世,乐得梦圆再五十。”大家把酒相庆,共忆成长中无私相助的往事。大家敞开心扉,品味着醇香的茗茶美酒,顿觉高山流水般共鸣。
    爱情如山。爱情是家庭建设的基础,是神圣永恒的情感。两个人的结合,或许是双眸相视瞬间的怦然心动,或许是长相厮守同甘共苦的深情。我和老伴儿是同寻找最美讲述百姓班同学,同一天加入中国共产党,为集体同心共事,虽说没有多少甜言蜜语,但却没有任何障碍。即使很少花前月下,然而,我们在精神层面却有着更高的追求和目标。在困难年代,没有灯红酒绿,没有信物相赠,穿着带补丁的衣服,带着同窗祝福的话语,我们在农村老家陈旧的房舍里喜结连理。没有豪华的婚礼,没有体面的婚纱,在那朴实无华的岁月也其乐无穷。50年过去,至金婚那天,我们在时代大潮下,披着婚纱补了一组结婚纪念照,并留下了“相依五十载,携手绘彩霓,岁月催白发,夕阳留暇趣”的真情告白。
    我们以友情、亲情与爱情的琴弦,拨动着全家人的心弦。我们都受到高等教育,都在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无私地奉献着。难忘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为了农业发展,我们夫妻同时带队到农村长年蹲点。当时,儿子在天津上大学,女儿刚14岁,双方都没有老人相助,难为女儿幼小的年龄就撑起这个“家”。我们鼓励她,要学做小英雄,可怎么也割舍不下心中的牵挂。当时通讯还不发达,只好托付邻里多加关照。家中粮食生虫了,挂面里老鼠生了崽……为了社会主义大家庭,我们舍弃了自己的小家,让孩子们吃了不少苦。虽然我们心头也备受亲情的牵挂和煎熬,但这些已经成为过去。那一年,女儿考上省重点高中,我们夫妇双双超额完成承包任务,所在县乡受到省政府表彰。在挂职扶贫那年,我还受到当地县委、县政府记一等功的奖励。
    忆往昔峥嵘岁月,而今已耄耋之年。作为共产党人,我们夫妇约定,走后将躯体捐赠红十字会,作为人生的告别礼。
    作者简介:席富森,男,1939年3月生于河北定州,汉族,中共党员,研究员,先后就职于保定农专、河北省农业厅。曾任教师、省棉办副主任、中国棉花专家顾问组成员。长期下乡蹲点,成绩突出,4次获省政府表彰,蹲点县记一等功奖励。先后随农业部、省政府、省人大赴澳大利亚、西班牙等7国进行棉花、农膜、花卉、蔬菜等技术考察与交流。曾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农业厅一、二等奖7项;主编或合著科技著作10余部;撰写论文30多篇。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