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闫韶红
有些时候,一座城市的变化,看似波澜不惊,实则内涵丰富。
一组数据最能证明我们这个城市的巨变―――
5年间,我市生产总值(GDP)从239.7亿元跃升至324.9亿元,年均增长8.4%;财政总收入从24.2亿元增长到33.6亿元,年均增速10.7%;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从13574元、8622元提高到25391元、13298元……
这些,不仅勾勒出了五年间的发展轮廓,更包含着无数令人感动的细节。
一
于定州而言,过去5年注定不平凡。
2013年6月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省直管市,享有了与设区市相同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主要经济指标保持较快增长,经济竞争力不断增强。入围全国中小城市创新创业百强、最具投资潜力百强、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
挑战和机遇,转型和升级,是定州这幅经济版图上最清晰、最生动的影像。
经济开发区被列为省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晋升省A级园区,4家企业入围全省“百优”,形成超百亿元产业集群1个,超50亿元产业集群3个,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列入全省8个示范集群之一。一。
转型升级,工业的“体会”最为深切。
兵装集团旗下的河北长安汽车形成40万辆产能,神华集团投资85亿元的定州电厂装机容量达到252万千瓦,河北旭阳焦化形成240万吨焦炭、40万吨甲醇产能,定州伊利乳业日处理鲜奶1200吨,均入围全省“百优”企业。长安新能源汽车、正阳工业园、四方力欧畜牧设备、金牛原大药业等新兴产业项目投产,双天、朝晖两个省级创业辅导基地快速扩张,再生资源、体品小区入驻企业260多家,传统产业升级闯出一条新路。
农业,同样上演着嬗变的故事。
粮食生产“十三连丰”,现代农业突飞猛进,培育省级以上产业化龙头7个,国家、省级休闲农业观光园4家,农业集团5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346家,获批2个国家地标产品,“三品一标”认证43个,新增粮库仓容25万吨。
时者,势也。当经济正在经历从以工业为主导的时代,向以服务业为主导的后工业化时代的重大转变时,定州已经在行动。
一批商业综合体、连锁品牌店相继建成运营,旅游接待量、综合收入分别增长30%和21%,电商交易额突破50亿元。相较于2012年三次产业比重为27.5∶50.8∶21.7的局面,到2016年年底,已经调整为26.2∶48.1∶25.7。高低快慢之间的变化,恰是定州新旧增长动能转换在加速。
一个全新更优的经济结构,正在从期待走向现实。
二
也许很多人会问,定州赶超发展的推动力何在?
坚持深化改革,是最大的推手,也是我市常年累月地探索、持之以恒坚持的结果。尤其是全面贯彻落实全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关精神,出台了《定州市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见》,基本建立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四梁八柱”。
与此同时,我市狠抓政府职能转变和简政放权工作,积极探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举措,清理审批事项、再造审批流程,大力推行“一章制”、“一费制”,扎实推进“放管服”工作,取消302项审批事项,编制完成《定州市政府部门公共服务事项清单》,制定支持工业、农业、科技、外贸、电商等各十条措施,“双创”环境更加优化,20家集团公司相继成立,注册企业、规上工业企业、限上贸易企业全部翻番。
与深化改革相伴的,是定州人敞开胸怀,以更开放的姿态融入到更大格局的价值链中。
过去几年来,我们主动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深度接轨京津,积极打造新型首都经济圈。2016年,全市外贸进出口额达13.7亿元。
融入,还体现在交通圈上。京广铁路、京石高速、京港澳高速公路和107国道纵贯南北,朔黄铁路横贯东西,河北国际机场定州航站楼运营,曲港高速开工建设……
走出去,还要请进来。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至2016年,我市签约项目达到97个,总投资1897.5亿元。步入经济新常态,我市用引资实绩展示了对市外资本的可持续吸引力。
三
五年来,我市始终坚持生态优先,治污攻坚战成果斐然。
治理。保持高压态势,科学治霾,依法治污,电厂4台机组全部超低排放,旭阳焦化综合整治工程全国领先,172家钢网、铸造、防水卷材企业完成煤改气改电,拆除燃煤锅炉239台、砖瓦窑45座,淘汰黄标车4188辆。
疏导。城区集中供热达到610万平方米,规模化生物天然气项目即将投产,319个村环境整治项目启动,城市公交等领域推广新能源汽车939辆,圆满完成了节能减排目标,PM2.5平均浓度大幅下降,饮用水达标率保持100%。
成绩。加强生态修复,建成省级园林城市,森林覆盖率提高5.11个百分点,我市连续多年被评为全省环保目标管理先进市、绿化工作先进市。)四
治国有常,利民为本。让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这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群众冷暖,枝叶关情。多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把更多关注的目光投向群众,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做起、从群众最直接的难题解起,用桩桩实事创设个个幸福时刻。
五年来,我市对民生投入保持稳定增长,民生支出162.7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82.7%。
社会保险城乡统筹水平不断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现并轨,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大幅增长,企退人员养老金、公教人员工资连年上调,城乡低保标准、医保补助标准得到提高,建成公共租赁住房2300余套,改造农村危房1570户……在这一项项措施之间,闪烁着“让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理念的火花。
幸福,是内心真实的感受,百姓生活中的幸福感,来源于民生,百姓生活的点滴小事,也承载着民生,凝聚着民心。
在全省争一流,在全国找位置,与世界接轨,与强者共舞。让我们再次迈开大步,砥砺奋进,共同开创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