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马康勤、张春红)我市紧紧围绕“建设区域医疗中心”目标,以新时期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为指引,全力推进各项卫生计生工作开展。
项目建设扎实推进。谋划了一批新建项目,其中人民医院二期、中医医院二期、正阳国际健康城三级医院等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3个,基层医疗机构扩建、卫生计生信息化等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8个,预计总投资8.75亿元。在建项目加快进度,第二医院新址正进行专业设备安装,预计10月底投用;人民医院新建门诊医技楼正进行内外装修,年底整体竣工;息冢镇卫生院扩建主体封顶,年内投入使用。新建项目积极推进,省七院迁址新建正进行土地征迁;河北中天医院新建完成项目选址,正开展土地征拆前期工作;卫生监督所新建正办理《国有土地使用证》,手续完备后开工建设。
深化医改有序开展。“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市”创建通过省级复评。建立重点药品监控制度,人民医院、中医医院临床路径管理病种达到27个,药占比降至30.87%,医疗服务收入占比提高到28.70%。会同物价、人社部门第三次提升医疗服务价格,实施“腾笼换鸟”政策,对照京津冀价格联盟开展药品价格测算,单种药品最高降幅63%,平均降幅达到15%,腾出价格空间1995万元。创新医院用人管理,实行编制控制数管理,按照床位核定公立医院编制控制数。积极推进分级诊疗,探索开展医共体试点,组建以市人民医院为首、东亭中心卫生院为区域医疗中心、7所乡镇卫生院为基础的医共体,进一步优化了医疗资源配置,疏解就诊人群,降低了群众医疗负担。
不断提升医疗质量。推进医疗卫生协同发展,4家市直医院和省七院与21家京津冀名牌医院建立合作关系,开展技术交流合作,扶持发展神经内科、心血管、生殖健康、心内等7个重点专科,疑难重症诊疗能力不断提升。深化城乡对口支援,4所二级医院下派79名医生对22所乡镇卫生院开展技术帮扶,乡镇卫生院选派32名医务人员到市直医院免费进修学习,同时建立支援单位与受援卫生院分工协作关系,开通基层首诊、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基本实现分级诊疗。不断加强中医工作,实施“十三五”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新建国医堂3所,国医堂总数将达到15所,覆盖率达到62.5%。加强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建设,分别向乡、村医务人员推广10项、4项适宜技术,60%乡镇卫生院、50%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全面启动区域中医药“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建立信息网络实行动态管理,“治未病”与健康管理密切结合,形成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的服务新模式。
加强传染病防控。召开春季传染病防控工作会议,与教育局联合开展学习春季传染病防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保持在95%以上;开展了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工作,修订应急预案,建立联防联控机制,确定定点救治医院,储备应急物资和药品,开展了培训和演练,全市未发现H7N9感染病例。印发《2017年霍乱等重点肠道传染病监测与防控工作方案》,乡镇以上医疗机构设立肠道门诊,指定腹泻病人监测哨点医院,疾控中心对外环境水、水产品、市售食品等进行监测,各医疗单位加强与学校的沟通,密切关注学校的疫情动态,确保肠道传染病疫情平稳。
深化公共卫生服务。全面实施12类45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建立健康档案96.71万份,建档率达到80.36%。加大慢性病筛查工作力度,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管理人数分别达到分别达到了15.2万人和5.1万人。实施686免费送药项目,开展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业务培训,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检出率达4.23‰,在全省排名第三。积极开展卫生城市创建,整理完成组织管理、健康教育、环境卫生、食品安全等10个方面申报材料,完成卫生城市申报工作。研究制定“卫生城市创建四个干运行图”、《定州市创建卫生城市考核办法》,明确专人开展基本情况、村街名单等相关本底资料收集、整理、分类、建档。
加强计划生育工作。全面实行计划生育登记服务制度,建成“计划生育网上办事大厅”和标准化计生回访中心,办理一胎、二孩登记5650例,回访3844例。培训卫生计生小组长、协管员、村级主管1983人,进一步提升基层计生工作水平。免费孕前优生检查夫妇581对,完成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和苯丙酮尿症筛查7487名,新生儿听力筛查6667名。全面落实“两扶”政策,确定奖扶对象12813人、新增1806人,特扶对象290人、新增54人,贫困救助16.5万元,落实高考加分557人、中考加分884人。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扶助标准分别提高到每月550元和700元,审核确认独生子女死亡家庭226人、伤残家庭64人。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