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无处安放到“变废为宝”
———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见闻
———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见闻
9月3日,记者走进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园林式的厂区绿草如茵,崭新的厂房让人耳目一新。在垃圾运输栈桥上,几辆密闭垃圾清运车正有序进入卸车大厅。
“全市15个乡镇的垃圾都集中运输到这里,经过七天发酵后焚烧,每天350吨的垃圾经过焚烧后预计发电21.6万度,全年可处理垃圾22万吨。”市瑞泉固废处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文彩说,垃圾焚烧发电厂采用先进的炉排式垃圾焚烧炉,可以燃烧高水分、低热值、不经分类收集的生活垃圾,并且燃烧充分,有害物质能够充分消解。
焚烧有章法
在徐文彩的引领下,记者进入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心脏”———集控室。墙上的监控终端大型LED显示屏上,从垃圾仓、投料口到出渣口的实时状况一览无遗。对应的监控平台前,几名运行技术人员正紧张忙碌着。隔壁的垃圾焚烧车间内,2名工作人员正隔着透明玻璃窗操作吊臂,将垃圾抓送到给料斗,动作娴熟。透过2号焚烧炉炉壁小窗口,可见大团大团的垃圾在燃烧中逐渐缩小,直至消失。
运行执长付艳伟介绍,炉内温度控制在850—1000°C,垃圾焚烧产生的热量通过余热锅炉产生蒸汽,经过水汽分离、三级过热等环节后,干蒸气进入汽轮机,带动发电机组发电。
排放有保障
站在厂区空地上,抬头仰望,烟囱口看不到丝毫烟气飘出。见记者疑惑,公司副总经理孙晓天介绍说,烟囱里冒出来的只是水汽,在高温天气条件下是看不见的,只有在冬季气温低时才能看到水汽凝结成的白雾。
“垃圾焚烧产生的废气采用‘半干式反应塔+活性炭吸附+袋式除尘器’烟气净化工艺进行处理,处理后的各项环保指标完全符合并优于国家标准,部分达到欧盟标准。”公司综合管理部副经理王芳说,“焚烧后产生的炉渣可作为路基、砖头添加剂等建材原料实现二次利用,产生的飞灰经固化处理后填埋,最大限度实现垃圾处理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
监管有力度
“二氧化硫:80mg/Nm3;氮氧化物:250mg/Nm3;一氧化碳:80mg/m3;氯化氢:50mg/m3;粉尘:20mg/m3……”在厂区外的电子屏幕上,焚烧烟气排放指标实时在线显示;厂区集控室内,值班人员24小时实时监控污染源数据。
“为确保垃圾焚烧发电厂达标排放,不污染周边环境,在公司加强监管的同时,市直有关部门还对厂区烟气处理数据进行网络实时监控,并安排工作人员常驻厂区进行24小时监督。”徐文彩介绍说。
“垃圾焚烧发电厂运行后,村里闻不到异味,周边环境没有受到破坏,村民们的利益得到了很好的保障,我们都很满意。”在厂里打工的大奇连村民张金辉如是说。记者聂资滨
“全市15个乡镇的垃圾都集中运输到这里,经过七天发酵后焚烧,每天350吨的垃圾经过焚烧后预计发电21.6万度,全年可处理垃圾22万吨。”市瑞泉固废处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文彩说,垃圾焚烧发电厂采用先进的炉排式垃圾焚烧炉,可以燃烧高水分、低热值、不经分类收集的生活垃圾,并且燃烧充分,有害物质能够充分消解。
焚烧有章法
在徐文彩的引领下,记者进入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心脏”———集控室。墙上的监控终端大型LED显示屏上,从垃圾仓、投料口到出渣口的实时状况一览无遗。对应的监控平台前,几名运行技术人员正紧张忙碌着。隔壁的垃圾焚烧车间内,2名工作人员正隔着透明玻璃窗操作吊臂,将垃圾抓送到给料斗,动作娴熟。透过2号焚烧炉炉壁小窗口,可见大团大团的垃圾在燃烧中逐渐缩小,直至消失。
运行执长付艳伟介绍,炉内温度控制在850—1000°C,垃圾焚烧产生的热量通过余热锅炉产生蒸汽,经过水汽分离、三级过热等环节后,干蒸气进入汽轮机,带动发电机组发电。
排放有保障
站在厂区空地上,抬头仰望,烟囱口看不到丝毫烟气飘出。见记者疑惑,公司副总经理孙晓天介绍说,烟囱里冒出来的只是水汽,在高温天气条件下是看不见的,只有在冬季气温低时才能看到水汽凝结成的白雾。
“垃圾焚烧产生的废气采用‘半干式反应塔+活性炭吸附+袋式除尘器’烟气净化工艺进行处理,处理后的各项环保指标完全符合并优于国家标准,部分达到欧盟标准。”公司综合管理部副经理王芳说,“焚烧后产生的炉渣可作为路基、砖头添加剂等建材原料实现二次利用,产生的飞灰经固化处理后填埋,最大限度实现垃圾处理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
监管有力度
“二氧化硫:80mg/Nm3;氮氧化物:250mg/Nm3;一氧化碳:80mg/m3;氯化氢:50mg/m3;粉尘:20mg/m3……”在厂区外的电子屏幕上,焚烧烟气排放指标实时在线显示;厂区集控室内,值班人员24小时实时监控污染源数据。
“为确保垃圾焚烧发电厂达标排放,不污染周边环境,在公司加强监管的同时,市直有关部门还对厂区烟气处理数据进行网络实时监控,并安排工作人员常驻厂区进行24小时监督。”徐文彩介绍说。
“垃圾焚烧发电厂运行后,村里闻不到异味,周边环境没有受到破坏,村民们的利益得到了很好的保障,我们都很满意。”在厂里打工的大奇连村民张金辉如是说。记者聂资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