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创新机制加快推进国土绿化
我市创新造林绿化机制,加快推进国土绿化,到2020年,全市林木覆盖率达到16%,义务植树尽责率达到98%,城市周边可绿化用地绿化率达到98%以上,建设高标准城郊森林公园1个。
创新流转机制,拓展绿化空间。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采用乡镇政府统一流转土地、市场机制流转土地造林模式,鼓励农民、合作组织和公司等通过转包、出租、入股等方式把土地向造林大户、家庭林场、合作组织、涉林企业流转,进行规模化造林,提高造林的专业化组织化水平,提高绿化量。
创新造林机制,调整种植结构。积极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特别是交通干线、河道沟渠两侧,结合绿色廊道建设,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林、苗景兼用林、苗圃花卉、木本粮油等绿色富民产业。全市机关事业单位、规上企业和房地产企业落实绿化责任制,建设“企业林”“国防林”“巾帼林”“青年林”等各类义务植树基地,对参与造林业绩突出、有重大贡献的企业、单位,授予绿地林木冠名权,颁发荣誉证书。
创新投入机制,拓宽融资渠道。整合林业系统内部植被恢复费等资金,调动民营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设立林业产业发展基金,积极争取上级林业项目资金支持,增加国土绿化投入比重。对新建、改建、扩建道路和重点项目,采用与工程同步施工建设的造林模式,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
创新管护机制,实现产业脱贫。将国土绿化与脱贫攻坚相结合,整合林业产业资源,创新造林绿化组织形式,将市苗协、花协和园林协会整合成立市苗木花卉总会,通过扶持产业龙头,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成立一批林业扶贫专业合作社和中小户产业联营体,加快培育一批从事生态修复的专业化企业,打造苗木管护、绿化施工和技术服务三支专业队伍,引导鼓励专业队、公司、大户管林和护林。
创新发展机制,推动产业升级。探索林业碳汇开发和交易模式,吸引碳排放企业投资造林。大力推进“互联网+林业”建设进程,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助推产业提速。依托苗木花卉交易展示中心示范带动,提升林业品牌。引入央企、京企和津企等上市公司建设产业基地,组建产业联盟和产业集群,高规格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林业旅游观光、休闲体验、森林康养和园林创意,着力推动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共享生态建设成果。记者马康勤
创新流转机制,拓展绿化空间。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采用乡镇政府统一流转土地、市场机制流转土地造林模式,鼓励农民、合作组织和公司等通过转包、出租、入股等方式把土地向造林大户、家庭林场、合作组织、涉林企业流转,进行规模化造林,提高造林的专业化组织化水平,提高绿化量。
创新造林机制,调整种植结构。积极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特别是交通干线、河道沟渠两侧,结合绿色廊道建设,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林、苗景兼用林、苗圃花卉、木本粮油等绿色富民产业。全市机关事业单位、规上企业和房地产企业落实绿化责任制,建设“企业林”“国防林”“巾帼林”“青年林”等各类义务植树基地,对参与造林业绩突出、有重大贡献的企业、单位,授予绿地林木冠名权,颁发荣誉证书。
创新投入机制,拓宽融资渠道。整合林业系统内部植被恢复费等资金,调动民营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设立林业产业发展基金,积极争取上级林业项目资金支持,增加国土绿化投入比重。对新建、改建、扩建道路和重点项目,采用与工程同步施工建设的造林模式,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
创新管护机制,实现产业脱贫。将国土绿化与脱贫攻坚相结合,整合林业产业资源,创新造林绿化组织形式,将市苗协、花协和园林协会整合成立市苗木花卉总会,通过扶持产业龙头,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成立一批林业扶贫专业合作社和中小户产业联营体,加快培育一批从事生态修复的专业化企业,打造苗木管护、绿化施工和技术服务三支专业队伍,引导鼓励专业队、公司、大户管林和护林。
创新发展机制,推动产业升级。探索林业碳汇开发和交易模式,吸引碳排放企业投资造林。大力推进“互联网+林业”建设进程,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助推产业提速。依托苗木花卉交易展示中心示范带动,提升林业品牌。引入央企、京企和津企等上市公司建设产业基地,组建产业联盟和产业集群,高规格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林业旅游观光、休闲体验、森林康养和园林创意,着力推动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共享生态建设成果。记者马康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