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定州要闻>>

做到“三个当好”建设京津冀开放型现代化节点城市——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定州专场新闻发布会实录

时间:2019-08-26 14:40:20  来源:  作者:


8月23日,媒体聚焦“定州做到‘三个当好’建设京津冀开放型现代化节点城市”新闻发布会。记者于常见摄
   8月23日上午,我市以“做到‘三个当好’,建设京津冀开放型现代化节点城市”为主题,在省会石家庄河北会堂举行新闻发布会。市委书记王东群进行新闻发布并回答记者提问。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涛回答有关提问。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处长田德锋主持新闻发布会。以下为新闻发布会实录。

    田德锋: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河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各市和雄安新区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非常高兴地请来了中共定州市委书记王东群先生,请他围绕“做到‘三个当好’,建设京津冀开放型现代化节点城市”这个主题,介绍新中国成立70年来定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同时,我们还邀请到中共定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涛先生,共同回答大家关心的提问。首先请王书记作介绍。
    王东群: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十分欢迎大家出席今天的发布会,感谢大家对定州的关注和支持,感谢省政府新闻办提供平台,让我们宣传定州、推介定州!今天发布会的主题是“做到‘三个当好’,建设京津冀开放型现代化节点城市”。这个主题,既是省委、省政府对我们的信任和重托,又是对定州发展的要求和定位,指明了新时代定州奋进前行的方向,也昭示着定州更加美好的明天。
    定州是河北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有2600多年的建城史,古中山国所在地,自古便是辐射周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建国初设置专员公署,1986年撤县建市,2013年被确定为省直管市,2015年-2018年连续四年上榜全国中小城市最具投资潜力百强、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成功晋级全国科技创新百强。新中国成立70年来,勤劳智慧的定州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拼搏竞进、砥砺前行,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定州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全市综合实力大幅提升。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总量连上新台阶,综合实力大幅提升。2018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比新中国成立之初分别增长1231.8倍、1001倍。经济结构从建国初期农业为主、工业为辅,调整为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8.8:47.6:33.6,形成了二三产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特色产业加快发展,“九大特色产业集群”加快形成,培育了超百亿产业集群3个,获评全省体育用品产业名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名市。
    ———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新中国成立后,城市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期,特别是省直管后,城区面积达到50平方公里,城镇常住人口65.19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建国初的5.72%提高到近60%;深入实施“绿美亮净活畅”工程,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3%;推行城乡环卫一体化、城乡综合执法一体化,公共服务、公共管理能力大幅提升;构建城乡一体化交通网,农村公路达到1664公里,实现了行政村“村村通”;境内有“三高三铁三国道五省道”(京港澳高速、曲港高速、石津高速,朔黄铁路、京广铁路、京广高铁,107国道、515国道、337国道,S113绕城公路、S234易官公路、S238良行公路、S331韩苏公路、S332安营公路),形成了纵横交汇、四通八达的区域交通枢纽,融入了“京津冀一小时都市圈”。持续推动多城联创,被确定为省级文明城市、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省级卫生城市、园林城市、洁净城市、全域旅游示范市。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大力实施民心工程,群众就业、医疗、教育、住房、养老等问题得到明显改善。全市拥有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555所,在校生22万人,教职工1.1万人,以优异成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市(县)评估验收,被评为全省教育工作先进市;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085所,市人民医院列入三级管理,正在争创三甲医院,被评为河北省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市。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持续做好脱贫攻坚工作,贫困发生率由2.3%下降到0.38%,9月底全部实现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在国务院扶贫办对全国289个市数据质量排名中位列第一,受到省扶贫办通报表扬。全力治理生态环境,成立生态环境保护及相关重点工作领导小组,生态办与市委办合署办公,组建24个工作专班和4个专项工作组,坚持减煤、控车、抑尘、治源、禁燃、增绿,投资1.2亿元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能力建设,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
    70年的风雨历程,绘就了定州改革发展的历史长卷,展示了定州拼搏进取、担当实干的精神风貌,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性,更加坚定了全市130万人民决胜全面小康、共圆中国梦的决心和信心。省委、省政府对定州高度重视,将定州列入省直管市,特别是省委书记王东峰同志分别于去年6月28日和今年8月18日—19日先后两次到定州调研指导工作,给定州提出了“三个当好”(当好产城融合、创新发展的样板,当好深化改革试验田,当好全省高质量发展排头兵)和建设京津冀开放型现代化节点城市的要求,激发了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干事创业、团结拼搏的空前热情、冲天干劲和昂扬斗志,我们决心在东峰书记讲话精神的鼓舞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按照省委“三六八九”工作思路,扎实推进“12339”战略,加快建设新时代经济强市、美丽定州。重点在五个方面发力:
    一、抢抓国家重大战略机遇,京津冀协同发展实现突破。积极融入重大国家战略,深入实施“京津研发、雄安研发、定州智造”产业计划,500多家京津企业与我市开展对接洽谈,总投资443亿元的40个协同发展项目落地转化,中国科学院、北京科学技术研究院、国研科技集团、中国机械设备工程公司等一批国字号科研院所、央企和知名上市公司纷纷落地定州;精准承接机械电子、鞋服、食品等雄安新区外迁产业,49家企业签订了搬迁协议,定州·雄安产业新城、食品产业园等22个项目开工建设。加快开发区承载平台建设,按照“一区多园”的模式,整合6个园区,开发区面积达120平方公里,跨入了千亿元级开发区行列,被确定为全省首批22个“双创”示范基地之一、全省首批4个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试点之一、河北省智能制造示范区。
    二、坚持创新引领,加快培育壮大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扎实推进科技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军民融合等7个三年行动计划,围绕九大产业集群,加快特色产业发展,依托河北长安和长安客车两家整车龙头企业,集聚了160余家汽车及零部件配套企业;推进体育健身、健康医疗器械产业上档升级,体育用品小区一期投产企业60余家,二期入驻企业20余家,培育形成超百亿特色产业集群3个,获河北省体育用品产业名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名市称号。推进特色产业与工业设计深度融合,与省科技厅建立厅市会商机制,定州市工业设计创新中心建成投用,6个项目申报省首批资助工业设计成果转化和购买工业设计服务项目。结合“万企转型”行动,实施千项技改工程,投资超千万技改项目42个,16个项目列入省千项技改项目;以“两化”融合推动转型升级,多家企业获批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认证和贯标试点、省级数字化车间、中国驰名商标、省级著名商标、省级名牌。
    三、坚持产城融合发展,加快建设京津冀开放型现代化节点城市。坚持高起点规划,聘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一流专家团队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坚持高质量建设,围绕新城加快建设、古城恢复保护、旧城改造提升,实施总投资280亿元的45个城建交通项目,石津高速定州段建设进展顺利,京港澳高速南口引线工程、107国道和河龙线绕城段、“四线贯通”工程等道路加快建设,城市“双修”工程、“五馆一中心”、星级酒店等一批城建项目加速实施。坚持高标准管理,按照“绿美亮净活畅”要求,大力推进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建设数字城管平台,推行城乡环卫一体化、城乡综合执法一体化,把城市管理、公安交警、交通管理、生态环境保护、城乡规划建设、自然资源等执法职能整合到一个平台上,实行市乡两级双重管理,对城乡执法事项统一指挥、快速反应、综合执法。
    四、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制定乡村振兴战略发展规划,编制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组织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5个实施方案。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瞄准京津冀市场需求,大力发展苗木花卉、设施果菜、都市农业、观光农业等特色高效农业,形成“农业+旅游+观光”产业链条,推进农业“一减四增”,调减高耗低质低效粮食播种面积17.5万亩,成功申报省级现代农业精品产业园区。成立苗木花卉行业协会,推进30万亩苗木花卉产业上档升级,筹备中国·花木园林博览会,打造我国北方面积最大、品种最全、品质最高的生态型苗木花卉基地。引进投资15亿元的中国供销·华北农副产品交易中心、北京中农富通农业嘉年华、伊利集团乳业扩能、北京首创集团中央厨房净菜鲜切等农业产业化项目,加快建设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正在争创国家农高区。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10个专项行动,推进“两高”沿线环境整治“六三一”工程,被评为省“四好农村路”建设示范市(县)、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示范城市。
    五、全面加强党的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不断引向深入。坚持问题导向,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在全市深入推进“三深化三提升”活动,开展机关纪律作风整顿、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聚焦13个方面突出问题,每月一次“千分制”擂台赛;开展机关规范化正规化建设,制定“1+14”工作方案,对照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总要求,用严格的制度规范机关工作人员行为、提升工作标准、转变工作作风,切实做到强素质、转作风、优环境、促发展、惠民生。
    各位媒体朋友!这些年来,定州大地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全面印证了新中国成立70年的伟大成就,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定州的成功实践。定州市委、市政府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忠诚担当、事争一流,团结带领全市130万人民,加快建设新时代经济强市、美丽定州,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我先简要介绍这些情况,谢谢大家。
    下面,我和张涛市长愿意回答各位记者朋友的提问。
    田德锋:谢谢王书记,开始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代表的新闻机构。
    经济日报记者:我们了解到,定州连续获评全国中小城市投资潜力百强,晋级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入围全国县域经济强县。请问,定州市在以创新竞进撬动产业迭代升级方面有哪些有效做法?
    王东群:感谢记者的提问。这个问题请张涛市长回答。
    张涛:正如这位记者朋友所说,近年来,我们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努力探索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的新模式。重点做好三篇文章:一是做强产业创新文章。定州汽车及零部件、体品健身器具是省政府确定的两个省级的产业集群。围绕做大做强产业集群,我们立足现有基础,坚持创新引领、标准先行,推进两大主导产业转型升级。一方面,我们依托河北长安和长安客车两家整车龙头企业,重点开展新能源汽车研发和整车制造,着力打造京津冀区域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汽车产业新城,建成长安集团在全国最大微车生产基地、新能源大巴车、校车生产基地。另一方面,依托定州工业设计创新中心,通过技术创新、产业延链、智能产业开发等方式,推动体育健身及健康医疗器械产业从“制造”到“智造”的华丽转身;同时,我们推动二三产融合发展,建设体品小镇,引导体品产业聚合发展,并向休闲康养方向发展。二是做强协同创新这篇文章。坚持全产业链引进、全产业链发展,加强与京津高校深度对接合作,与国研科技集团合作,投资20亿元建设高原无人机项目,重点打造国家级“国研科技军民融合产业园”;与中关村复朗施纳米科技公司合作,在定州生产高纯度纳米金属材料;与中科院理化所、中国科学院大学合作建设国科定州未来技术研究院,5年内将建设30个联合实验室,孵化培育科技创新企业30家。三是做强企业创新这篇文章。尤其加快培育创新型企业,与省科技厅建立厅市会商机制,共同成立定成科技天使基金,制定企业自主创新奖励政策和激励措施,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415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4家。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定州作为河北省直管市,具有一定的政策及区位优势,我们了解到定州近年来招商引资上项目力度非常大,请问定州在这方面有哪些特色做法,取得了哪些成效?
    王东群:感谢记者的提问。近年来,定州市认真落实省委“3689”工作思路,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龙头,实现了项目数量、项目质量的“双提升”,为定州实现绿色发展、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是强化项目顶层设计抓招商。将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之一,作为活跃经济工作的“牛鼻子”,明确提出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龙头的“12339”发展战略(其中“1”即抓住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这个龙头,“2”即突出城市建设、开发区建设两大重点,第一个“3”即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省直管体制改革三大机遇,第二个“3”即同步推进三次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9”即重点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汽车及零部件产业、资源循环利用、食品、医药、体育休闲与康养器械器材、旅游与文化创意、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九大产业集群)。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成立由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任副组长的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同时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纳入市级干部“九个一”包联责任制和乡科级单位重点工作项目化管理动态清单(简称“干事清单”)。比如,我们与中国科学院理化研究所的合作,从项目洽谈到签定合作协议用时仅2个月,共建国科定州未来技术研究院、未来科技公园,设立未来产业发展基金,建设集科技研发、技术转移、生产智造于一体的未来科技产业新城;我们还用时1个月,引进了国研科技高原无人机研发生产培训试验试飞基地项目,并开工建设。
    二是围绕九大产业集群抓招商。先后制定了《定州市强化精准招商工作实施方案》《定州市精准招商产业指导目录》,明确了重点招商企业目录清单,围绕九大产业集群开展精准招商活动,今年谋划实施省市重点项目110项,总投资750亿元,培育形成超百亿产业集群3个,超50亿产业集群3个。以做大做强汽车产业为例,我市依托河北长安和长安客车两家整车龙头企业,坚持新能源汽车和传统汽车一起上,集聚了160余家汽车及零部件配套企业,特别是推进与法国雪铁龙公司合作,不到1年的时间就实现了大皮卡项目竣工投产,形成了大中型客车、校车、MPV、新能源汽车等制造和研发体系。
    三是聚焦优化营商环境抓招商。结合全省“三深化、三提升”活动,在全市开展“机关纪律作风整顿、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通报破坏营商环境典型案件,每月一次“擂台赛”,对倒排单位和相关负责同志严肃问责,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出台《定州市鼓励招商引资促进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等一揽子优惠政策,召开了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大会,对全市优秀企业、招商引资落地优秀企业和招商引资先进个人进行大张旗鼓的表彰奖励。深化“放管服”改革,面积2.3万平米的标准化政务服务中心投入运行,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建立网上办理和“微信预审”机制,“一门、一次、一键”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实现“最多跑一次”事项达到90%、网上事项办理率达到90%、政务服务事项进驻率达到90%的“三个90%”目标;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实现“五十证合一”,市场主体达到近6万户,增速排名居全省首位,打造“投资定州、事事无忧”的环境品牌。
    定州市将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项目落户定州,推动定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长城新媒体记者:定州是联合国命名的“千年古县”,河北省十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文化底蕴丰厚,名胜古迹众多,历史瑰宝数不胜数,现在国家提倡文旅融合,请问,在推动定州市文化旅游融合方面你们做了哪些工作?
    王东群:感谢记者的提问。这个问题请张涛市长回答。
    张涛:定州有2600多年的建城史,正如记者所说,定州是联合国命名的“千年古县”,战国中山、汉中山、后燕都曾建都于此,历代设州建府,人文荟萃、古迹众多。现有国保单位9处,省保单位13处,比如唐代文庙、宋代料敌塔、元代清真寺、明代南城门、清代贡院、民国的晏阳初故居等大家都是耳熟能详的,这也是我们的骄傲,定州博物馆馆藏文物5万余件,数量居河北省市县首位。可以说,悠久的历史脉络、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厚的文物遗存是我们手中的“宝贝”,如何利用好这些“宝贝”,让它们活起来,做好旅游+这个文章呢?这也是我们一直在思考,在推动的重大工程。一是高起点谋划。我市“12339”战略提出突出城市建设、开发区建设两大重点,打造体育休闲旅游与文化创意集群,合理布局文化旅游区,大力发展文化旅游等第三产业,把旅游产业作为重点产业。二是高标准建设。按照5A级标准,实施占地2400亩的古城恢复改造项目,建设集文化旅游、休闲娱乐、特色商业、文化创意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核心区。目前,该项目入围全省十大文化产业项目、十大旅游投融资项目。定州已成为有历史记忆的“高颜值”城市。三是高强度融合。我们创新模式,举办以“旅游+文化”“旅游+体育”“旅游+产业”为特色的旅发大会,全面引爆定州旅游市场,上半年游客接待量、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21%和25.2%,均创历史新高。我们正在打造集古城文化游、红色教育游、乡村休闲游于一体的全域旅游新名片。在这里,向各界朋友,向新闻媒体朋友发出诚挚邀请,欢迎大家来定州游览观光,我们将提供一流的服务、一流的设施、一流的环境,恭迎大家光临。
    河北广播电视台记者:定州作为三大主要历史文化之一“中山文化”的主要发祥传承地,定州城市建设的前景会让大家有哪些期待?
    王东群:感谢记者的提问。这个问题请张涛市长回答。
    张涛:感谢记者朋友。把立足点放在做大做强主城区,这是发展县域经济的重中之重,也是发展城市经济应有之义,也是省委为定州提出的“三个当好”(当好产城融合、创新发展的样板)的重要要求。我们坚持新城加快建设、旧城改造提升、古城保护恢复,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总揽,带动园林城市、卫生城市、洁净城市、旅游城市、海绵城市、平安城市、智慧城市“多城联创”,目前我们正在按照省委要求,加快建设京津冀开放型、现代化节点城市,这是我们总体目标。我们将在以文塑城上下功夫,以城市设计为抓手,在功能、景观、建筑、街区中彰显城市文化元素,凸显定州的格局和特色。尤其学习正定经验,加快启动特色历史文化名城专项规划修编,加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和名村保护力度,重点推进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建设。加强规划管控力度,建设全域历史文化旅游线路,努力建设历史底蕴厚重、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在以建提城上下功夫,我们在重塑轴线关系的同时,也将支撑整个定州发展的城市功能(教育中心、行政中心、古城中心、商贸中心等)进行有机地串联,推进“五馆一中心”(档案馆、体育馆、文化馆、科技馆、图书馆和文体中心)建设,重塑定州城市中心,合理配置全市各类公共设施与基础设施,加快推动万达广场、国贸中心、愉景新城等一批重点项目实施。在以绿靓城上下功夫,实施水系连通工程,精心打造具有历史文化内涵的水生态景观,将唐河作为城中河加紧改造,做强生态堤,形成蓝绿交织的高端城市景观网络。重点是构建公共绿地系统和城市公共景观系统,构建路网、绿网、水网“三网合一”的生态骨架系统,提升城市品味、品质和风貌。在以智兴城上下功夫,运用先进科学技术,加快建设智慧城市、推动城市治理现代化,全面提升定州城市管理建设水平。
    河北日报记者:2013年6月,定州市被确定为省直管体制改革试点,享有与设区市基本相同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发展活力竞相迸发。省委又对定州提出“三个当好”(当好产城融合、创新发展的样板,当好深化改革试验田,当好全省高质量发展排头兵)和建设京津冀开放型现代化节点城市的要求,请问定州在“当好深化改革试验田”方面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做法?
    王东群:感谢记者的提问。正如这位记者朋友所说,省直管体制改革试点为定州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重大历史机遇。近年来,定州相继被确定为全国新型城镇化、土地制度改革、“全国第四次经济普查”、“多证合一”改革等13个国家级试点。我们坚持把改革作为第一动力,发挥试点对改革全局的带动作用,敢想敢试、敢闯敢干,各项改革任务成效明显、亮点突出,部分领域取得开创性突破,为全国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定州经验”。这里,我给大家介绍几个典型案例:
    一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这项改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关注的重大改革任务,2015年3月,全国人大授权全国33个县(市)开展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我市是全省唯一一家试点单位。省委、省政府和国家自然资源部高度重视,由省委副书记、主管副省长亲自挂帅,定州市成立了由我和市长任“双组长”的领导小组,全力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工作。①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方面,已实施征地1.4万亩,在79个项目上进行了试验。我市的缩小征地范围、规范征地程序、完善对被征地农民合理规范多元保障等方面的做法,写入了原国土部《土地管理法(修正草案)》(征求意见稿),特别是对征地程序进行颠覆式重构,把大量批后的工作放到批前来做,有效解决了组卷报批和农民签字互为前置以及“批而未征”现象,扩大农民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极大地减少了因征地引发的矛盾;②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方面,就“哪些地入市”“何种途径入市”“如何入市”“钱如何分配”进行了创造性探索,33宗(325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实现入市;③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方面,就宅基地的取得方式、有偿使用、有偿退出、放活“使用权”进行了充分试验,目前通过产权置换、货币补偿等方式,已腾退宅基地979宗、679亩,盘活了农村闲置土地资源。“三项试点”工作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2次在全国性会议上作典型发言,初步形成了可复制、能推广、利修法的“定州经验”。
    二是市乡村三级便民服务体系。以供销社综合改革为牵引,投资4.3亿元在全省率先建成市乡村三级综合便民服务体系,构建党务政务服务、社会公共服务、商品服务综合体,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中组部《党建研究》、省委《共产党员》等杂志进行专题报道。①在市级,建设综合信息指挥中心,设在市政务服务中心,通过政务专线横向与市直各部门信息共享,纵向与乡村两级数据贯通,将服务事项下沉到乡村。②在乡镇,建立便民服务中心,作为市村的“中转站”和“服务台”,通过便民服务大厅,为群众提供证件申办、审批建档、开具证明、政策咨询等服务,实现便民事项“一门、一次、一窗”办结。③在村级,建立综合服务中心,党务政务服务区由乡村两级干部值班坐班,开设党务政务办理代办、政策信息咨询、诉求受理解决、矛盾调解解决等服务;社会公共服务区为群众提供金融保险、生活缴费、收发快递、信息发布和生产技术咨询等服务;商品(电商)服务区把“线下”与“线上”服务结合起来,实现农产品上网进城,工业消费品下乡进村。截至目前,市级信息指挥中心和25个乡镇便民服务大厅实现建成投运,470个村级综合服务站实现网络建设全覆盖,年底前可实现功能植入全覆盖,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让群众足不出村、足不出户享受到便捷服务。
    三是“四级联动”抓落实工作机制。①在市级干部中,推行“九个一”包联责任制,为每名市级干部量身定做确立九项重点任务(引进或开工一个利用市外资金的产业项目、分包一个乡镇、分包一个信访老户、帮扶一个贫困户、扶持一家重点企业、培育一个上市公司或知名品牌、引进一个总部经济、争取一个上级资金或政策支持项目、分包一项重点工作),市四大班子成员带头上一线、上火线,以上率下、率先垂范,争当“生产队长”“施工队长”,形成以奔跑的状态干工作、抓落实、促发展的生动局面。②在乡科级干部中,推行重点工作项目化管理动态清单制度,按照“四个干”(干什么、怎么干、谁来干、什么时间干成)要求,为各单位确定至少30项以上的重点任务,年初下达目标任务,年底形成业绩清单,照单要账、目标考核,把任务细化到每个细节、落实到每个部门、精确到每个人头,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肩上有指标,形成你追我赶、奋勇争先的工作局面。③在农村(社区)“两委”班子及成员中,实行千分制考核动态管理机制,以绩评分,以分定档,以档定奖惩,着力解决“两委”干部“干好干坏、干与不干一个样”问题。充分发挥“指挥棒”“风向标”作用,在农村“两委”干部中形成了奋勇争先、干事创业的良好局面。④在广大基层干部中,以“强素质、转作风、优环境、促发展、惠民生”为主题,开展“机关思想纪律作风整顿,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大力整治“老好人”“基层微腐败”“中梗阻”等十三个方面的突出问题。聘请第三方对全市124个单位的营商环境、机关作风与效能、群众满意度等进行了综合评价打分,对先进单位要进行表扬,落后单位要进行问责。通过激励先进,鞭策后进,汇聚了强大的正能量,营造了主动担当作为的浓厚氛围,确保党中央、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同时,我们的妇联改革、供销社综合改革、电视问政、城乡一体综合执法改革等都走在了全国全省前列,得到了党和国家有关部门和省委、省政府肯定。
    人民网记者:今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出的第六年,在定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深化协同发展更大力度承接京津冀企业落户定州,请问定州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王东群:感谢记者的提问。这个问题请张涛市长回答。
    张涛:众所周知,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决策、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这一战略实施也为定州市提供了千载难逢的重大历史机遇。近年来,我们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取得了三方面成效。一是承接京津产业转移效果明显。我们大力实施“筑巢引凤”“引凤还巢”工程,加强与京津企业对接洽谈,近几年,中国机械设备工程公司、生物质能源示范项目、中国供销华北农副产品交易中心、北京住总装配式产业园、北方厨具新城、北京科学技术研究院技术转移中心,定州雄安产业新城等40余个协同发展项目落地转化,总投资达到400亿元。二是与京津产业合作多方位开展。实施京津冀演艺产业基地建设,一批京津演艺企业转移定州,将定州的文化产业发展提升到新水平。我们围绕产业兴农开展合作,定州有30万亩苗木花卉基地,是北方最大的苗木花卉生产交易基地,引进天津创世等龙头企业来定州建设集研繁扩、职业教育、交易物流于一体的示范基地。与中国林科院、中国农大等科研院所开展技术合作,引进优质的种苗新品种,共同开发攻关,加快农林科技成果在定州应用转化和产业化。三是承接产业平台不断加强。定州市经济开发区整合6个园区(基地),规划面积达到120平方公里。目前正在打造雄安产业新城、北方汽车文化园、食品产业园、装备制造园、国家级资源循环利用基地等一批高水平的产业基地正在加快建设,规上工业企业达到145家,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首批22个“双创”示范基地之一,全省首批4个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试点之一,河北省智能制造示范区,去年主营收入首次突破千亿元,正在争创国家级开发区。
    田德锋:我们提问环节进行到这里,最后请王书记再讲几句。
    王东群:同志们、朋友们,今天上午的新闻发布会开得很成功,对于我们贯彻落实省委对定州提出的“三个当好”和建设京津冀开放型现代化节点城市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希望各级新闻媒体朋友们把这次新闻发布会宣传好,一如既往关心定州、支持定州、多来定州。最后,我代表定州市委、市政府对省委宣传部和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各位领导给我们搭建的平台、提供的支持和帮助表示崇高的敬意,对各位记者朋友参加定州专场新闻发布会宣传定州、推介定州表示衷心感谢,希望各位领导和新闻界的朋友多到定州参观考察、指导工作,同时也祝愿在座各位领导和媒体界朋友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田德锋:今天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各位!
    (本报记者聂资滨、赵珍珍整理)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