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及医疗卫生事业的变化,今年90岁的卢振虎深有感触:“以前看病,医生只有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现在B超、螺旋CT、血气分析仪等仪器应有尽有;以前只有‘赤脚医生’,现在专家、全科医生都有,大部分疾病都能治好,赶上了好时代,生活真是幸福!”
70年风云变化,我市医疗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医疗设施不断完善,遍及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医疗卫生事业的飞速发展为城乡群众带来了巨大的健康红利。
提升医疗服务水平,让群众在家门口看病
“现在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条件和医疗技术越来越好,一般的病在这里就能看,不用排队,还有床位,幸福感真是越来越强了。”在赵村镇卫生院,患者赵强(化名)感慨地说,“我患有脑血管病,上次到一家三甲医院治疗,病人多,等了几天都没床位,最后还是在走廊里加了一张病,感觉真是不舒服。如果不是太严重的病,还是在家门口的医院看好。”
为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看上病,2009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启动后,我市将更多的财力、物力投向基层,把更多的人才、技术引向基层。2018年共计拨付基层卫生院医改本级财政资金2217万元。大力实施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医联体建设和乡村一体化管理纳入市政府20项民心工程,遴选2家基层卫生院开展一体化管理试点,制定《定州市全面推进医联体建设工作方案》,选择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3家市直医院,对标“罗湖模式”,组建城市社区医联体。实施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程,4家医院派出42名业务骨干对口支援22所乡镇卫生院,开展手术40余台次,开具处方2000余张,组织培训350余人。
为提升基层医护人员专业素养和服务水平,我市制定《定州市基层卫生人才能力提升培训项目实施方案》,培训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70名,乡村医生200名。
我市还不断加快推进卫生项目建设,先后新建了市人民医院、第二医院,迁建了市中医医院,对精神病医院和15个乡镇卫生院进行了扩建。截止到2018年,全市医疗机构实有床位5765张,卫生技术人员6268人,其中职业(助理)医师3034人,注册护士2174人。
健全医疗保障体系,让人人看得起病
2006年,对定州人民来说是非常有获得感的一年。这一年新农合开始推行,农民看病自此告别了“自费时代”。
据市医保局有关人员回忆,当时只需交10元钱,看病就能按比例报销。2006年,全市59.5万名农民参加了新农合,参合率达64.6%。2008年,全面启动城镇居民医保,填补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后出现的“空白地带”。2016年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保合并,建立了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2019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740元,其中财政补助520元,个人只缴纳220元,政策范围内市内乡级医院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到85%,有效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困局。
市医保局有关人员介绍,通过医保定点医疗机构鉴定为门诊慢性病的患者,在医保政策范围内,达到相应起付线后,可享受一定比例的报销,城乡居民普通慢性病本地报销比例为65%,异地报销比例为55%,每人每年最高累计报销封顶为2400元;门诊大病本地报销比例为85%,异地报销比例为80%。
此外,我市还全面实施了大病保险制度,不断提高对重大疾病的医疗保障水平。目前,大病保险已全面普及。
目前,我市共有102.2万城乡居民参加了医疗保险。今年1—7月,普通门诊2.2万人次,享受医疗保障85.3万元;住院约9.6万人次,享受医疗保障39143万元;门诊特慢病5.7万人次,报销金额达4141万元。
普及家庭医生,提升群众健康水平
“以前家庭医生都是有钱人的标配,没想到我们普通老百姓也有了。”在明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家庭医生孙志峰检查的西关北街居民郑建芬说,2017年她参加免费体检,查出患有高血压,家庭医生给她制定了个性化的康复指导方案,经过一年多的调养,各项指标都正常了。
“有了家庭医生就是好,身体哪有不适,打个电话就能得到专业解答,而且平时还给我们讲解一些健康养生常识帮助我们改变不良生活习惯。”郑建芬说。
明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李杰说:“通过家庭医生的健康管理,居民的健康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有了很大提升,慢性病管理率和控制率也稳步提升。”
为真正打通百姓健康服务“最后一公里”,我市通过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进一步推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向健康管理转型,逐步建立起既能守健康、又能守费用的双重守门人新制度。同时,引导签约居民自觉遵守基层首诊、分级诊疗的就医模式,家庭医生基层卫生资源得到了合理运用,群众从签约服务中得到实惠,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依从性也得到改善。
“家庭医生定期为服务对象更新健康档案,根据居民的健康信息进行健康评估,并提出健康维护建议,在预防疾病方面起了不小作用。”市卫生健康局基层卫生健康科科长李斌说,家庭医生及其服务团队每年可为65岁以上老人进行一次免费体检。根据不同的服务对象群体,还可提供健康咨询、诊疗、指导、保健、体检等服务,为行动不便的服务对象
提供电话咨询、上门访视、家庭护理、家庭病床和家庭康复指导服务。
截至目前,我市共组建以医生、护士、公共卫生工作人员和乡村医生(社区医生)为核心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924个,常住人口签约384695人,签约服务覆盖率31.49%,重点人群签约293662人,签约服务覆盖率63.83%。本报记者马康勤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