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定州要闻>>

传统产业链上的绿色发展 ——河北旭阳能源有限公司转型升级之路

时间:2020-08-10 10:50:30  来源:  作者:

       记者聂资滨、通讯员肖青
       蓝天白云下,河北旭阳能源有限公司内绿树成荫、鲜花正艳,现代化的大型焦炉、全国最大的全封闭煤场、陆续投产的干熄焦项目掩映其间;处理过的污水可以养鱼,荒煤气实现回收利用,运煤不见煤,产焦不见焦……如果不是置身其中,很难想象这是一家煤化工企业。
       如此景象,企业是怎样做到的?面对记者的疑问,公司董事长王英其给出了答案,传统的煤化工早已“江河日下”,只有通过科技创新和转型升级,发展绿色煤化工才是企业生存之根、壮大之本。公司在环保“三同时”投资14.9亿元的基础上,2017年以来又投资13.8亿元高标准对环保设施进行系统性提标改造,被评为第一批国家级绿色工厂、高新技术企业,走出了一条由粗放型向精细化、绿色创新发展的道路。
       推进节能减排打造“三无”工厂
       企业转型升级、绿色创新发展,节能减排是前提和保障。
       在干熄焦余热利用项目建设工地,工程车辆往来穿梭,雾炮、洒水一刻不停,施工人员正在加紧作业,一派热火朝天的情景。公司总经理尹天长说:“一年内同时投资建设三套干熄焦,放眼全国也属首例。投产后,整个园区将实现天上无烟羽、地面无粉尘、厂区无异味的‘三无’目标,全力打造国内最具竞争力的能源化工企业、安全和环保标杆示范企业。”
      “焦炭生产出来之后,我们需要对1000多度的焦炭进行降温,之前采用的是湿法熄焦,产生的余热没能够进一步回收利用。”负责工程项目的总经理助理齐拥军说,为实现节能减排,有效利用焦炭余热,自去年7月起,公司陆续投资7.46亿元,相继建设了二、三、四期干熄焦余热利用项目,项目全部投产后,将基本杜绝粉尘、酚氰等有害物质的对空排放,节约能源折合标煤16万余吨,间接减少二氧化硫排放2800余吨,氮氧化物排放750余吨。冬季干熄焦产生的部分蒸汽还可用于城市居民供热,供热能力最大可达350万平方米。
       为进一步打造“三无”工厂,公司投资8000万元,实施脱硫脱硝烟羽消白治理项目。“我们现在烟囱排放的烟气是经多道工序处理后的,符合国家超低排放标准,但空气湿度较大,气温低时会呈现一条白色的烟羽。”工程管理部工程师潘胜永说,烟羽消白治理项目投用后,实现“烟羽消白”的深度治理目标。
       鹦鹉、锦鲤……进入河北旭阳中水回用中心,各色观赏鱼在水族箱里欢快畅游。化产五车间副主任闫智敏自豪地说:“养鱼用的水是经处理过的中水。2018年,公司投资4050万元,对污水处理设备进行提档升级,日污水处理能力达到2800吨,中水循环利用率达到85%以上。”
       河北旭阳在节能减排、安全环保上投巨资、上项目、抓技改,为转型发展、绿色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投资12.31亿元,实施了干熄焦、脱硫脱硝及烟羽消白、煤场全封闭、污水深度处理等十大环保工程。全部按要求配套建设了煤场全封闭及煤场喷淋装置、精粉碎及皮带系统布袋除尘装置,装煤、推焦地面除尘站、焦炉烟气脱硫脱硝装置、运焦皮带布袋除尘装置、HPF湿法脱硫系统、硫铵旋风除尘装置等污染防治设施,远低于河北省超低排放指标要求,确保了环保治理运行效果。
       为提升环境监测质量和水平,企业建设环保装置118套,安装自动监控设施23套,并与环境部门实现联网,由具备运营资质的第三方单位负责运行管理,环境指标通过网站、电子屏等多种渠道对社会公开公示,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实现监控无缝隙、监测无盲点。
       强化科技创新力促转型升级
      “面对国家产业政策调整和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不能穿新鞋走老路,必须走出一条创新发展的新路子。”公司按照旭阳集团要求,全员创新、全面创新、系统创新、协同创新,向科技创新要效益、增活力、添动力。
      “在生产中,我们发现TSA变温吸附装置的再生气不能全部利用,只能送入放空管道,造成每小时约6500方解析气浪费。”总经理助理杨爱军说,“经过多次试验,我们设计增加风机及缓冲罐,将放散的解析气加压至75KPa以上,供燃料系统使用,置换出驰放气,用于生产合成氨,改造完成后可增加液氨产量36.83吨/天。”
      “对于专利的发明,我们积极性高,因为公司激励机制切实管用。”技术管理部副经理杨建介绍,公司三期脱硫真空碳酸钾脱硫废液中氰化物、硫化物含量较高,现有焦化废水处理装置无法处理此部分废水。经工程中心研究人员多次外出对标学习,并结合公司现有水质指标情况,自主调整药剂配方以及工艺流程,将亚铁盐加入脱硫废液,通过氧化法降低硫化物,并经过反应装置、沉淀池、出水提升池、污泥浓缩罐之间串通相连,此装置结构合理,不消耗新水,保护了环境,降低了成本。此团队研发人员被评为集团级优秀团队,每人奖励3000元。
       为激励员工创新创业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科研项目管理,公司建立完善了人才考核奖励制度、技术创新奖励管理条例、技术改造项目管理制度,设立了研发费用辅助账,对工程中心、技术部等科研部门产生的科研经费进行单独核算管理。同时制订了《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科技成果的组织实施与激励奖励制度》,加强知识产权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经济和社会效益。目前,公司技术研发中心已经形成以5名博士为核心,具备化验分析、检测等各类高级技师近200人的科研团队,正在开展《吉式流动度与焦炭热态指标的关系指导配煤工艺技术研究》《挖潜装置产能,保证合成氨达产技术攻关》等科技攻关项目65项,拥有一种真空碳酸钾脱硫废液无害化处理装置、TSA解析气回收利用装置等自主知识产权项目25个,累计为公司产生效益2942万元。
       公司依靠科技创新,打造大化工、大循环、大环境、大节约的产业链条,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引进新项目、新技术,充分利用系统废气、余压、余热等资源,建设焦炉煤气制甲醇项目、甲醇驰放气制合成氨项目、废气发电项目、甲醇余热余压发电项目、焦炉烟道气余热回收项目等,成功实现能源有效转化和资源综合利用,被评为河北省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在“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方面下功夫,加快打造精细化工产业集群,推进精细化工、新型功能材料、生物化工项目落地,实现从传统制造业向先进制造业转型升级。
转化科研成果推动创新发展7月7日,公司特邀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教授李士雨现场进行技术交流和指导,进一步挖掘甲醇、合成氨系统装置潜能。
      “我们科研团队来公司7天了,通过现场了解生产情况并采集工艺数据,结合生产特点,从系统工程角度对装置的运行状态及可能存在的瓶颈进行分析诊断,发现了甲醇、合成氨系统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有些可以通过操作优化解决,有些需要更新或调整设备,改造提升后不仅能降低能耗,还能提高产品产量和生产效益。”李士雨说。
       深化校企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是企业增强生产力、实现创新发展的关键。副总工程师王秀彪说,公司深化与天津大学、武汉大学和科研院所合作,设立了天津大学(旭阳)化工研究中心、天津大学(定州)知名学者工作站,建设了河北科技大学毕业生实践基地、拓展基地,整合人才资源要素,加快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解决了诸多发展瓶颈和生产难题,有力推动了企业创新发展。
      “以前,公司供电系统的电网不稳定可能造成鼓风机突发停机事故,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将带来较大损失和安全环境隐患。”王秀彪说,针对这一难题,公司与武汉大学取得联系,明确科研团队开展技术攻关。李晓明教授带领两名硕士研究生吃住在公司,深入生产一线调研,结合实际研发了供电系统电能质量和关键设备运行工况实时监测及故障事件触发技术、无功补偿技术、关键设备保护技术等,经过多次试验和论证后应用到生产供电系统中。改造完成后,每年不仅为企业增加效益40多万元,更主要的是实现了本质安全和本质环保。
       近年来,公司与天津大学、武汉大学和科研机构开展科技攻关,利用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行业,通过智能制造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生产,形成了工序合理配套、资源综合利用、节能减排领先、盈利水平不断提高的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先后取得专利30项。
       一道道难题被攻破,一项项新技术被应用,一个个科研成果被转化,河北旭阳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完全做到“吃干榨净”、循环利用,实现了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目前,公司年产产品达到500余万吨,涉及冶金焦、甲醇、焦油、粗苯、硫酸铵、液氨等30余个品种。2019年,产值120亿元,纳税6.5亿元,直接和间接带动就业3.5万人。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