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定州要闻>>

大交通铸就发展大格局

时间:2021-01-29 09:57:37  来源:  作者:

大交通铸就发展大格局
——我市十三五期间道路建设纪实
 
       纵横交错、规模庞大的动脉网络贯通城市、畅达乡村,奠定了保运保供、保通保畅的基础。
       川流不息——南来北往,繁忙有序、畅通无阻的车流进城入乡、彰显生机活力、承载美好期盼。
       十三五期间,我市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好农村路”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省委对定州提出的“三个当好”和建设京津冀开放型现代化节点城市的要求,先后完成了高铁进站路、曲港高速出入口绿化亮化、55公里农村公路建设,实施了30公里的乡村道路绿化和全域770万平方米道路的常态化保洁,推进了G337定州绕城改线段、东亭镇乡村旅游环线、清留路续建以及16座危桥改造等工程建设,全面加快我市交通路网建设步伐,构筑“两环、三横、四纵”的路网体系,拉伸城区框架,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的大交通发展格局,为推动我市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民心工程提升百姓获得感
       在东关村,河龙线东关倒虹吸桥新建桥梁的钢筋结构已安装完成。“这座桥始建于70年代,桥面狭窄,与两侧城市道路不相适应,经常造成车辆拥堵,为彻底改变通行条件,将其列入改造计划并付诸实施。”市交通局公路发展服务中心主任侯志高介绍说。截至目前桥梁主体结构已基本完成,现正在进行附属工程施工。
       “这座桥是我往来送货的必经之路,桥梁改造之后,以后送货再也不堵车了,既方便了出行,又提升了家乡形象。”从事货运的李师傅说。
       近年来,我市进一步加快民心工程建设,积极推进16座危桥改造及维修加固工程,进一步有效保障沿河两岸群众生产生活安全和通路畅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三年来,共实施了农村公路改造提升31条段、81公里。
       “市交通局为我们解难题、办实事,切实打通了农村道路硬化‘最后一公里’,家门口的路修好了,我们也彻底告别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的日子。”大鹿庄乡大渡河村村民李磊高兴地说。
       路网建设勾勒交通框架
       在国道337定州绕城改线段工程现场。“在施工中,涉水坑段给我们造成很大困扰,多亏了市交通局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为我们及时解决。”北京市市政一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项目执行经理郭振库介绍说。
       据悉,项目总投资9.8亿元,总长27.318公里,路基宽28米,是我市重点交通项目,也是河北省大气污染治理‘4+2’绕城项目的重点项目之一。“建成后将成为我市新的北外环,可有效拉伸城市框架,将在城市扩容提质、实施北移东扩战略,以及快速疏导过境交通流、提高通行效率、减轻城区交通压力和环保压力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目前该项目全线清表工作已完成90%,路基工程已过半,实际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亿元。”市交通局主任科员刘志介绍。
       拉伸城市框架,助力经济发展。我市进一步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推进津石高速公路项目,密切联系津石高速筹建处和施工单位,依法打击“三抢”等违法行为,完成主线和连接线征拆任务,协调电力、电讯等部门完成设施迁改工作,2020年12月22日津石高速全线通车,定州东互通正式启用,我市又增加了一条通往中心城市和雄安新区的快捷通道,助推我市经济快速发展。高铁进站路是困扰我市的断头路,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从立项到建成通车仅用了70天时间,双向八车道,总长1869米的断头路得以畅通,为城市建设增添了一条亮丽的风景线。清留路公路改建工程项目主路基本完工,项目全长15公里,与望都相连接。
       在国道337定州绕城稳步建设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国道107定州绕城改线和国道515绕城拓宽工程、省道234易官公路的前期工作及兴定路新建项目,项目完工后,我市北部将再增加一条连接火车站和高铁站长5.06公里、双向6车道便捷通道。未来,我市将加速“北扩东跨”发展战略进程,构筑“两环、三横、四纵”的路网体系,形成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的大交通发展格局。
       “路长制”保障道路“长久通”
       “我们每天出动2台车、8人次对定深路、安承线两条县道公路进行重点巡查,对超限超载、无遮盖、出现漏散落的货车依法依规进行查处。开展路域环境治理,对侵占路产路权私设道口的行为进行治理。”市交通局综合执法大队大队长李玉说。
       我市按照“五个一”标准,推进乡镇(街道)农村公路管理体系规范化建设,明确养护管理人员,村委会按照村民自愿、民主决策的原则,组织村道建管养运工作。同时,建立并完善市、乡、村三级路长组织体系,完成各级路长信息登记、公示及乡村道路分段工作,路长制公示牌分别注明各级路长、专管员、管理路段、职责、联系电话等详细信息,向社会公示并及时更新,接受监督。目前,路长设置率达100%,路长负责制体系全面建立。
       “告别行路难,不仅要打通农村路,更要管护好、运营好,实现‘一时通’到‘长久通’。”市交通局局长张新峥说,该局建立“政府为主体、行业指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养护机制,健全专业化养护和群众养护相结合的养护模式。专业性工程通过市场化运作交由专业化养护队伍承担,日常保洁、绿化等非专业项目通过分段承包、定额包干、“以路育树、以树养路”等模式,吸收沿线群众参与。严格落实日常养护巡查制度常态化,购置清扫车,进行路面清扫养护,消除路面安全隐患。与昌润达环境工程有限公司签订合同,实施全市农村公路机械化洗扫项目,各乡镇(街道)养护所负责对区域内洗扫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建立台账。
       “我们将牢固树立定州强市、交通先行理念,以‘等不起’的责任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使命感,积极推进项目建设,狠抓工程建设,以打造高质量、高标准的精品路、示范路、标杆路为目标,持续打通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助力全市经济社会再上新台阶,向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张新峥说。
       本报记者聂资滨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