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京津冀地区最大的内陆港,石家庄国际陆港春节期间依然忙碌,多个岗位工作人员为中欧班列顺利开行保驾护航。今天的《新春走基层》,跟随记者到石家庄国际陆港,认识在高空20米用"绣花功夫"操控集装箱的龙门吊司机。
这是胡利宁,石家庄国际陆港的一位龙门吊司机。他需要操作的,是一台高达19.5米的"庞然大物";他的"办公地",悬挂在距离地面近20米的高空。
本台记者 张慧:
顺着这个旋转式的楼梯往上走,我们可以看到现在距离地面大概已经有10米左右的高度,但是还是没有到达驾驶室。
从地面到驾驶室有110级台阶,胡利宁每天要在坡度70度的钢梯上,爬上近八层楼的高度。挑战高空作业,这几乎是每个龙门吊司机入门的"第一课"。
石家庄国际陆港场站龙门吊司机 胡利宁:
首先必须克服一个恐高,现在高度十八九米,平常工作时候我们先把下边的窗户打开,为了获取下边更清晰的一个视野,打开以后那冷风嗖嗖地往里灌,尤其是到了凌晨的时候,那冻得是直打哆嗦。
晚上七点,胡利宁正式开始了今晚的工作。在不足2平方米的驾驶室内,一个按钮、两根操纵杆、一个对讲机,便是他今晚的工作"伙伴"。
石家庄国际陆港场站龙门吊司机 胡利宁:
这趟班列有200多箱,明天早上就要发车了,今天晚上我们必须把它干完。主要是坐的时间太长了,长期去保持一个姿势不能动,起来以后两腿发麻,我是有的时候坐的时间长腿麻起不来,拽着它往起起的。
起吊、移动、精调、落箱....四个动作,胡利宁每天重复的次数有上百次。操作龙门吊装卸货物,需要把吊具的4个旋锁精准地插入集装箱上的锁孔。而这一操作在夜间的难度,就像在距离眼睛一米开外的位置"穿针引线",下的都是"绣花"功夫。
石家庄国际陆港场站龙门吊司机 胡利宁:
开这个主要讲究一个稳,它稳了才能准。假如你不稳当,它就在那晃 ,调半天进不去,耽误时间,所以稳是主要的,稳了才能准,准了才能快。
高空作业好比"开飞机",白天的强光、夜晚的昏暗都是他们的"劲敌",少不了盲区和死角。而这时,地面上的协调员便成了他们的"第二双眼睛"。
石家庄国际陆港地面指挥员 滑恒辉:
在上面的时候有些盲区他看不见,需要我们上下左右配合他们。
(配合会影响到吊装的效率吗)
会影响的,直接影响到集装箱吊运的速度,现在我们最快的速度就是3到5分钟能完成一个集装箱吊运。
夜越来越深,温度已是零下。凌晨4点,胡利宁所在的班组将最后一个集装箱平稳落车,等待天亮发出。自石家庄国际陆港开行中欧班列以来,这样的夜晚已是2000多个。在旁人看来枯燥危险的工作,胡利宁却打趣地称之为"抓娃娃"。
石家庄国际陆港场站龙门吊司机 胡利宁:
我们的工作就像游戏场里边一个抓娃娃,但是我是在"一带一路"中去做这个事的,刚来那会儿,一天也就最多发送四五十个集装箱,现在一天下来能发送500个左右。看着这一列一列的"中国制造"走出国门,心里别提多骄傲了。
作为石家庄国际陆港的第一批龙门吊司机,胡利宁用6年时间,见证着这里的班列越来越多、集装箱越垒越高、货物种类越来越全。2024年,石家庄国际陆港开行中欧班列数量已累计突破800列,同比增长30.7%,稳居京津冀首位。
早上八点,清晨的阳光洒在铁轨上。满载着1100吨"河北制造"的中欧班列从石家庄国际陆港出发,穿越寒冬奔向万里之遥的中欧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