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画映春内画藏韵—年画及内画艺术精品展”在秦皇岛博物馆举办。(武强年画博物馆供图)
乙巳蛇年春节是首个“世界非遗版”春节。期间,武强木版年画(以下简称“武强年画”)如同一位备受瞩目的“明星”,受邀走进全国多地文博单位和文旅活动现场,以精品展览和技艺展演等形式,在扮靓各地春节、丰富当地文旅活动的同时,不断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成为传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使者。
亮相地坛庙会
展现春节“非遗”味儿
1月29日,农历正月初一。享有“千年古县”“中国民间木版年画之乡”美誉的武强县,处处洋溢着节日的喜庆与祥和。在古色古香的武强年画博物馆大院内,时针悄然指向14时,一场别开生面的“年画之旅”即将启程。
“80后”年画艺人徐晓毅,身着传统服饰,正小心翼翼地将一幅幅精美的年画作品与拓印工作重新清点、装车。他的脸上洋溢着自豪与喜悦:“这个春节,咱们这些年画一直在忙着‘出差’!”言罢,他指了指即将启程的“宝贝”们,它们即将前往北京,参加第37届地坛春节文化庙会的非遗展演活动,为首都的春节增添一抹独特的民俗文化韵味。
1月30日上午,第37届北京地坛春节文化庙会上,武强年画艺人徐晓毅向游客展示年画拓印技艺。(武强年画博物馆供图)
次日上午,地坛春节文化庙会上,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在河北省特色文化展示区的武强年画展位,展示桌上摆放着《连年有余》《十二生肖》《门神》等桌摆年画,展位四周则悬挂着《三星拱照》《丹凤朝阳》等大幅年画,色彩鲜艳而富有年代气息的年画作品吸引了众多游客围上前去。年长者则勾起了对春节的美好回忆,年少者则惊艳于武强年画明快的色彩和粗犷的线条。“这是以前在农村家家户户门上贴的门神吧?”“这张《生肖蛇》的年画太漂亮了,我要买一张带回家。”……面对游客的好奇和喜爱,徐晓毅热情且生动地讲解起来。他指着一幅《六子争头游戏图》道:“这幅年画是在传统武强年画《九九消寒农历图》的基础上创作而来。您仔细观察,画中的娃娃三头、六身,妙趣横生,寓意吉祥如意、子孙满堂。”
光看年画还不够过瘾,游客们忍不住拿着帚子,蘸满墨汁,往平铺在木版的纸上用力一扫,一幅《门神》便新鲜“出炉”了。在互动交流和体验中,武强年画愈发可感可触、可亲可近。
“出差”全国多地
扮靓幸福中国年
时间回溯到2024年12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春节”申遗成功的消息传来,武强年画博物馆一片沸腾。
1月10日,孩子们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美术馆体验版画制作过程。(武强年画博物馆供图)
“作为营造春节氛围的重要元素和文化符号,武强年画曾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参与了春节的申报工作。”武强年画博物馆文保部主任郭爽激动地说,“春节”申遗成功,为武强年画的传承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活力。更出乎他们意料的是,“春节”申遗成功后,来自全国各地文博单位和文旅活动的邀请函迅速“投”向武强年画博物馆。
“今年春节,武强年画受邀次数之多,前所未有。”郭爽感慨道,从2024年12月以来,武强年画外出参加全国各地专题展及文旅活动多达15个,其中同期专题展9家。
2025年1月8日,武强年画走进河北省平泉市博物馆,“武强传统年画展”和“庆‘双节’送(颂)五福——武强年画专题展”两大主题展同时启幕,100余幅武强年画馆藏精品丰富了当地群众春节文化生活;
1月10日,武强年画亮相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美术馆,在“文润庭州 巳巳如意——河北省武强精品年画邀请展”上,115幅馆藏及民间典藏绝版精品年画一一陈列,为当地群众呈上一道充满传统韵味与民俗风情的文化大餐;
1月24日,武强年画走进首都博物馆,在京津冀三地(首都博物馆、天津博物馆、河北博物院、武强年画博物馆)联合举办的“版上生华 肇启新元——京津冀木版年画展”上,《花开富贵》《三鱼争月》等50余幅武强年画代表作品展现出京津冀地域一体、文化一脉;
1月29日,湖北省黄石市博物馆与武强年画博物馆联合推出的“博物馆里过大年——武强年画专题展”在黄石市博物馆开展;
……
此外,武强年画还走进衡水市博物馆、秦皇岛博物馆、保定市博物馆、邯郸市博物馆等文博单位及文旅活动现场。从市内到市外,从省内到省外,一批批武强年画走出去,足迹遍布全国。它们以精品展览及技艺展示等形式,为当地春节增添着一抹抹浓重的传统文化色彩,成为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亮丽文化名片。
在传承中创新
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
“色又艳,纸又白,年画打从武强来。”武强年画起于宋元、盛于明清,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被誉为“民俗生活艺术画廊”“农耕社会民间艺术的百科全书”。成立于1985年的武强年画博物馆,是我国第一家年画专题博物馆。1993年武强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木版年画艺术之乡”。2006年,武强木版年画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年的味道,不只在舌尖,也不只在新衣,更在一家一户的角角落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强木版年画代表性传承人马习钦介绍,在过去,每逢春节,家家户户买年画、贴年画。武强年画根据房屋、位置、房间主人不同的装饰要求,创造出门画、中堂、条屏等30多种门类,成为节俗时令典型的装饰品,更是春节期间群众迎新纳福的重要承载。
然而,如何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得以传承和发展,让年味儿更醇厚、更持久?
近年来,武强年画博物馆在传承传统技艺、挖掘传统年画代表作品、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同时,不断创新年画题材,先后创作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龙腾盛世》《书香中国》等一大批新时代主题年画。武强县还借助师徒传承、以老带新、联合办学、研学培训等方式,培训年画人才1000多人,让木版年画技艺实现了“活态传承”。目前,全县年画门店作坊有126家,研发了年画书签、餐具、饮品等文创产品30余种,年画产业实现年销售收入1.5亿元,为传统年画增添了新的活力。
与此同时,武强年画博物馆一直致力于用展览展示的形式,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我们每年都要与外地文博单位通过馆际交流合作的方式,在当地举办武强年画专题展。”郭爽介绍,为了让“出差”年画更淋漓尽致地展现武强年画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他们精心组织策划,从内容到形式、从布展方案到创意设计都力求精益求精,让武强年画走出去,成为“活”的讲解员,让“出差”年画更“出彩”。
“武强年画在时代变迁中陪伴我们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春节,变化的是形式和内容,不变的是传承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武强年画博物馆馆长李丽说,他们将继续与各地加强文化交流,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携手共创,开启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