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河北新闻>>

新春走基层·向“新”而行丨“智”造加持 奋战“开门红”

时间:2025-02-11 16:25:49  来源:  作者:

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刘朋朋 袁立朋 实习生 邓雨欣

2月7日6点20分,天刚蒙蒙亮,何新凯就从石家庄市区出发,驱车前往50公里之外,位于石家庄市井陉矿区的河钢集团石钢公司。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对他来说早已是稀松平常。

何新凯是石钢轧钢厂小棒线作业长,他所在的小棒产线从春节假期到现在一天都没有停工,正铆足干劲赶订单。

7点30分,何新凯来到工厂里,机器轰鸣声不绝于耳,生产线上一派繁忙景象。何新凯检查完前一天晚上的生产情况之后,走进了加热炉主控室,开始细致观察炉内温度。

作业长何新凯正在调度棒材生产。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刘朋朋 摄

钢坯加热是钢材轧制前的第一道工序,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直接关系着钢材轧制质量。

“钢种不同,加热温度、时长也各不相同,我们打造了40余个钢种的智能燃烧模型。根据不同的订单需求,工作人员找到相应的模型,按动鼠标就能快捷设置加热参数,简便又精准。”说起这些,何新凯的脸上满是自豪。

记者在现场看到,一根根通红的钢坯从加热炉里推出,经过精密轧机的重重轧制之后,变为不同规格、性能优异的棒材。

“这条产线是小棒线,重点生产13毫米到60毫米的多种高端钢材。现在生产的是高端齿轮钢。”石钢轧钢厂小棒丙段副段长邵昭磊向记者介绍,不久后,这些棒材将供应给国内的汽车制造厂商,用于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的制造。

在精整车间,工业机器人正在进行贴码。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刘朋朋 摄

新能源汽车的迅猛发展为钢铁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对钢铁材料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面对高纯净度、高强度、高韧性等质量要求,在轧钢阶段,何新凯带领团队提前做好质量控制预案,时刻关注轧制过程中各项参数的变化,通过先进的加热和控轧控冷等技术,满足不同客户高标准需求。

在产线上,规格不同,单根钢坯的轧制周期各异,最短80秒即可完成,最长180秒。

工作人员正在查看棒材质量。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刘朋朋 摄

用脚步丈量每一个生产环节。整个小棒线500多米,何新凯每天至少都要走上近三万步。盯着上料、监督轧制过程中各项工艺参数的执行,调度棒材下线、发运等多个环节,都是何新凯每天的“心头事儿”。不过,有了数智加持,他多了隐形的“帮手”,钢材的质量和稳定性有了更多保障。

石钢轧钢厂小棒线主控室。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刘朋朋 摄

不仅仅是轧制阶段,在石钢,智慧化、高端化无处不在,秘密就藏在主控室的一体化“数智”系统里,让工序一“幕”了然,尽在掌握。

从铸坯加热到轧制,再到后部棒材精整,十几道工序,上百台工业机器人,工人轻点鼠标,就能遥控多台设备高效运行,整套工序行云流水,井然有序。一体化“数智”系统,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还大幅提升了高端钢材的品质。

等待发运的各种棒材。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刘朋朋 摄

如今,石钢高端钢材产品的比例不断提升。不只是齿轮钢,他们形成了轴承钢、弹簧钢、银亮钢、工模具用钢、高强度焊丝钢等产品矩阵,广泛应用在工程机械、轨道交通、新能源等领域。

新年伊始,轧钢产线马力全开,何新凯和他的同事们也开启“忙碌”模式。

“这段时间,我们高端品种钢的订单都排满了,这批棒材过几天就要交付客户。现在产线24小时满负荷生产,虽然辛苦些,但是成就感满满!”何新凯笑着说道,新的一年,石钢的工人们都干劲儿十足,力拼首季“开门红”!

 

责任编辑:
下一篇: 返回列表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