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乡镇>>

新春走基层 | 定州子位镇:奏响新春农忙曲

时间:2025-02-13 10:59:44  来源:定州日报  作者:王博

图为工人们正在大棚内收割蔬菜。记者贺雷摄

人勤春早,万象“耕”新。记者日前在子位镇的蔬菜大棚内看到,成片的蔬菜郁郁葱葱、青翠欲滴,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农民要致富,产业是保障。为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进村民增收,子位镇积极争取市乡村振兴产业项目,推动东丁村数字蔬菜产业园项目落地落实。目前,东丁村数字蔬菜产业园二期项目,投资建设500亩有机蔬菜大棚,实现规模种植,打造有机品牌。

记者看到,摘菜工们正在大棚内收割生菜,准备发往批发市场。活跃的农事活动让大棚内充满了“热气”,绘就出一幅生机勃勃的“农忙图”,展现出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全新活力与希望。

走进有机黄瓜种植大棚,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的顶花带刺大青瓜植株,绿叶间点缀着黄色的小花,油绿的小黄瓜长满密刺,水灵灵的,甚是喜人。“我们种的黄瓜不打药,施的是有机农业肥,大棚里没有虫子,一个瓜苗保证产70斤黄瓜,六个月生长周期。现在已经长出了小黄瓜,一个星期后就能采摘了。”定州冠阳农业合作社负责人丁玉红介绍说,“大青瓜的产量高,效益好,是有机蔬菜,新鲜好吃,销量自然也好。”

丁玉红告诉记者,自己承包了108亩土地,建起了15个温室大棚,不仅引进了顶花带刺大青瓜,还种了生菜、茴香等作物。通过把握蔬菜上市时间节点,错期育苗,错期种植,错期上市,进一步提升了蔬菜品质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一座座蔬菜大棚成为农民特色种植、增收致富的新路径。

子位镇不仅种菜种出了新花样,养殖也养出了新路子。近年来,子位镇大力推进生态适度规模养殖,积极推行“党支部+企业+农户”的合作模式,引导养殖户改造闲置棚房,扩大鸭养殖规模,带动更多农民增收致富。

记者来到位于子位三村的定州市红门食品有限公司子位养殖厂,一只只体态丰腴的北京鸭,在大棚里不时拍打着翅膀,叫声清脆悦耳,此起彼伏。据了解,该养殖厂2024年4月正式投产,养殖40天左右即可出栏,每年能产8—10批次,每批次1万余只,效益可观,带动群众就业10多人。

“子位养殖厂占地90余亩,以前是子位三村的建筑垃圾坑,周边环境脏乱差,镇党委、政府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引进了这个投资700万元的项目。”子位镇党委书记李光介绍说,“养殖厂现在有18个养鸭棚,养的是北京四喜鸭,烤鸭品种。项目引进后,我们积极协调技术专家对农民进行培训,进一步提高养殖水平。”

为确保鸭子绿色环保,养殖厂通过实行严格的“六统一”管理,使每批鸭子都能全程进行跟踪管理,在养殖源头上确保鸭子达到无疫病、无违禁添加剂和无规定药物残留安全要求。

“经过全国农垦平台全程质量认证,所有的鸭子档案都可查询,产品都可溯源,是实现食品安全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从源头到餐桌,全过程全链条可追踪溯源。”李光说。

为了让更多村民搭乘上产业发展的“致富快车”,子位镇党委、政府在土地流转、资源整合、招工用工等方面积极协调,助推北京鸭养殖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养殖过程中不需要我们去外面采购任何东西,鸭苗、饲料、兽药等都由定州市红门食品有限公司统一匹配,鸭子养好之后交给公司进行屠宰销售。2025年计划出栏60万只左右,总体利润预计可达200万元左右。”定州市红门食品有限公司子位养殖厂厂长王建平说。

近年来,子位镇把特色农业产业作为改善民生、兴村富民的重要突破口,通过积极扶持,撬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杠杆,走出了一条产业振兴的新路子。

“子位镇将依托深厚的农业基础,全面发动并凝聚各方力量,科学利用各村闲置土地资源,充分发挥现代农业智慧产业园项目优势和地域特色,积极探索新模式、新方法,持续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我们将持续以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小事实事为抓手,搭建群众与党委政府的连心桥,做群众的贴心人,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李光表示。

责任编辑:
下一篇: 返回列表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