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阳光洒满大辛庄镇中古村,宽敞整洁的街道两旁,一幅幅法治科普文化墙引人驻足;公园广场上,村民们的欢笑声与绿树相映成趣;苗木种植基地里,农户们正忙着装运苗木……近年来,中古村以苗木产业为引擎、环境治理为抓手、文明乡风为底蕴,持续在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上下功夫,书写出了乡村振兴新篇章。
苗木经济激发强村富民新动能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随着气温的逐渐回升,中古村苗木市场也迎来了销售旺季,田间地头热闹非凡。农户们抢抓农时,培育新苗、栽种树木,一幅生机勃勃的春耕画卷正徐徐展开。
目前,大辛庄镇中古村现有320户、1350人,耕地面积1762亩。“村里有多年的苗木种植历史,我们立足资源优势,依托‘一村一品’发展格局,因地制宜探索苗木特色产业转型升级新路径。”中古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田振伟说,目前,该村形成了苗木种植、销售、运输、养护等全产业链条,带动村民年人均收入达2.5万元。
近年来,中古村通过规模化种植、联建项目带动、市场多元拓展和科技赋能等多种方式,不断推动苗木产业发展,带动更多村民增收致富。
2024年,大辛庄镇向上级申请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选取中古村等5个村党支部联合成立聚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采用村集体+企业的合作模式,在中古村建设苗木花卉大棚。
“目前,21个苗木花卉冷棚均已建设完成,正式投入使用。”中古村党支部副书记郭军良说,种植苗木花卉、培育种苗,预计每年获得收入300万元,可带动150人就业,增加村民收入。
“我们将依托苗木花卉特色产业,以构建高端苗木、林下经济、现代农业、生态旅游立体框架为突破点,进一步探索乡村振兴的新路径,实现土地增效、农民增收双赢。”田振伟说。
改善人居环境打造和美乡村高颜值
一草一木皆美景,美丽乡村入画来。近年来,中古村以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打造宜居宜业的乡村环境。
在中古村的法治一条街上,43处绘制文化墙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法治文化广场和廉洁广场以及村口的边角公园,让村民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法治文化熏陶,又能在茶余饭后尽情休闲娱乐。
“我们对街道两侧的破旧房屋进行了治理,广场进行了改造升级,利用闲置土地规划建设了边角公园。”田振伟说,近年来,中古村在原有的基础上,对村内的环境进行改造升级,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改善村民的居住环境,不断提高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法治文化广场上,村民有的在下象棋,有的在健身锻炼……不时传来欢声笑语。“广场上各种设施齐全,休闲娱乐的地方更多了,每天饭后来这里散步娱乐,村里的环境好了,我们住着也更舒心了。”村民田炳欣笑着说。
近年来,中古村全面清理残垣断壁,利用村内闲置宅基打造小广场2处,拆除私搭乱建5处,新建公共停车场1处;在村内建设高标准公厕1座。村内主街道种植法桐、海棠等千余棵,林木覆盖率达80%,形成“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生态景观。同时,安装太阳能路灯180盏、监控摄像头27个,打造美丽庭院220户,绘制文化墙43处,实现“硬件升级”与“美学营造”双提升。
治理创新涵养和谐新风尚
田山林是中古村的一名退休老教师,也是村“五老”调解队伍的一员。凭借在教育领域积累的丰富经验,田山林在调解村民纠纷、促进家庭和谐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期,他成功调解了中古村一起两个儿子与母亲之间的赡养问题纠纷,赢得了村民的广泛赞誉。“我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更多村民解决生活中的小问题,在全村营造尊老爱幼、家庭和谐的良好风尚。”田山林说。
乡村治理,群众参与是关键。近年来,中古村成立了五老协会和调解委员会,专门进行调解村内矛盾、管理红白事和科普宣传等工作,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
同时,该村以乡风文明建设为抓手,以网格员、“村规民约”、“421”工作法三项制度为载体,激发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提升,让乡风文明如春风化雨般影响着群众一言一行。
谈起下一步工作,田振伟说:“我们将在产业发展、环境整治等方面下功夫、出实招,推动村庄从“一时美”向“全域美”转变,打造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