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邑镇持续推进国土绿化工作
让和美乡村的底色更亮、成色更足
草长莺飞,万物竞发。在邢邑镇的田间地头、村道两旁,铁锹翻动泥土的声响此起彼伏,广大干部群众挥汗如雨,将一株株新苗深植沃土,为乡村增添一抹新绿。
今年以来,邢邑镇抢抓春季植树造林黄金期,以“扩绿、兴绿、护绿”为主线,将生态建设与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振兴深度融合,高标准推进国土绿化工作,为乡村添绿、生态赋能。
在南木楼村的田间路上,一排排鱼鳞坑错落有致、密密麻麻,一棵棵新栽植的五角枫、白蜡迎风挺立,绿意渐显。
“以前这些地方杂草丛生,如今种上树苗,村子越来越绿,环境越来越美,心里敞亮多了。”南木楼村村民赵拴江说。
这份变化背后,是邢邑镇“党建+生态”模式的生动实践。全镇13个村党支部与镇机关党支部组建党员先锋队,党员干部带头在荒坡、沟渠等区域挖坑培土,植下新绿。
“增绿就是增优势,植树就是植未来,党员干部必须扛着铁锹冲在前头。”邢邑镇党委书记李超说。
为精准推进国土绿化工作,邢邑镇坚持“早规划、早部署、早行动”原则,建立镇村两级联动机制,对沟渠、路肩、田间路等区域逐一摸排,因地制宜选择国槐、白蜡、五角枫等本土适生树种。
不仅如此,邢邑镇还广泛发动“五老”人员、志愿者等群体,形成“老中青接力、干群携手”的植绿格局。
“栽植树苗时,要深挖浅栽,树坑挖得越深,树苗就越好养活。”植树现场,经验丰富的老党员一边培土,一边讲解植树技巧。大家三五一组,挥锹铲土、扶树正苗,随运随栽随浇水,环环紧扣。铁锹一铲一铲落下,嫩绿的树苗依次竖立,展现出勃勃生机。
“能亲手为家乡植树添绿,我觉得特别有意义,看到小树苗一点点长大,心里特别自豪。”参与植树的志愿者平永龙说。
植树造林,种是基础,管是关键。邢邑镇坚持“三分栽植、七分管护”原则,从苗木起运、整地栽植到后期养护严格把关。建立“网格化”管护机制,加强对苗木的跟踪养护力度,组织专业队伍定期巡查浇水、培土、防病虫害,确保苗木“种得下、管得好、长得旺”。
从房前到屋后,从路旁到村旁,绿意越来越浓。新栽植的苗木长势喜人,村庄环境也随之从“一处美”向“全域美”加速蝶变。
“截至目前,全镇已累计种植国槐、白蜡、五角枫、红叶李等树木11000棵,绿化面积达286亩,初步形成‘点上成景、线上成荫、面上成林’的生态格局。”李超介绍。
如今的邢邑镇,春有绿芽初绽,夏有浓荫蔽日,秋有红叶点缀,冬有枝干苍劲。下一步,邢邑镇将持续推进国土绿化工作、人居环境整治和生态产业发展,通过“四旁”绿化(沟旁、路旁、村旁、地旁),进一步扩大绿量、提升绿质,让和美乡村的底色更亮、成色更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