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鹿庄乡各村(社区)积极利用乡村大喇叭,分时段播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孝老爱亲、安全知识、科技知识普及等内容,乡村大喇叭摇身一变成了文明大课堂,在辖区内形成向善向好的浓厚氛围,文明乡风蔚然成风。
寺市邑村是大鹿庄乡19个大喇叭阵地之一。早上八点,洪亮的广播声便传到了家家户户。“今天播放一段咱们村秧歌剧团自己表演的曲目,让父老乡亲们乐呵乐呵。”寺市邑村党支部书记陈会民正通过乡村大喇叭向村民进行着广播宣传。
“每天都能准时听到广播响,大喇叭有时候播放我们老年人喜欢听的戏曲,感觉特别好!”寺市邑村村民帅山虎说。
寺市邑村是戏曲之乡,大喇叭播放传统戏曲节目,深受老百姓喜爱。“我们村每天都播放半小时定州秧歌戏,这是我们村的小剧团录制的,很接地气,给村民带来更多快乐的同时,也让非遗文化——定州秧歌戏曲传承下去。”陈会民说。一支支定州戏曲,不仅丰富了老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奏响了文明新曲。
走进大鹿庄村村委会,村党支部书记鹿明正在播音室里广播着,“春末夏初,天干物燥,是火灾的高发期,大家一定要提高认识,严禁焚烧秸秆杂物,避免着火。”
“村里的大事小情都会在广播里通知,广播声音很大,无论在家里干活还是去地里忙农活,在哪儿都能听到,很方便。”村民鹿任军一边忙着手上的工作,一边听着广播内容,两不耽误。
乡村大喇叭是政府与群众沟通联系的纽带,将党和政府的声音直达百姓,真正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打通宣传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我们结合具体村情农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常态化广播,为推广基层工作提供了便利。”鹿明说。
为全面满足群众的收听需求,大鹿庄乡适时对广播内容进行充实和调整,鼓励各村“文化人儿”积极撰写贴地气儿、吸引人、群众爱听的广播稿。
“高价彩礼危害大,莫让喜事变负担,文明婚嫁新风尚,咱们齐心这样做,拒绝攀比传美德……”东寨里村抵制高价彩礼、倡导文明婚俗的顺口溜朗朗上口,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推动移风易俗,乡村大喇叭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广大村民的观念。
“大喇叭广播的内容不定期更新,村里很多事我们都是通过村里的广播知道的,每天听广播已经形成了习惯。”村民火腾飞说。
目前,大鹿庄乡19个村实现了“村村全覆盖、音频天天响”,夯实了基层宣传思想文化阵地。“下一步,我们将着力把宣传平台用好、把乡村大喇叭作用发挥好,为群众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广播内容,让农村大喇叭成为传播党的好声音的‘播放器’、农民致富的‘信息源’,为乡村振兴增添活力。”大鹿庄乡党委书记井盼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