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乡镇>>

乡村行 看振兴 | 定州子位镇:凝聚“银发力量”助力乡村振兴

时间:2025-05-10 15:16:43  来源:定州日报  作者:宁凯 戴子程

近年来,子位镇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整合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等“五老”资源,成立“五老协会”,凝聚“银发力量”,在基层治理、移风易俗、志愿服务等方面展现桑榆担当,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在西丁村兴和调解工作室,村民刘玉平激动地握着丁建兴的双手表示感谢。因为丁建兴的调解,被家庭矛盾困扰许久的刘玉平找到了圆满的解决方式。

今年63岁的丁建兴是子位镇“五老”协会会长,也是兴和调解工作室负责人。多年来,他始终工作在基层司法所一线,从事调解工作30年,具有丰富的调解实践经验。退休后的丁建兴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成立了兴和调解工作室,迅速成为当地村民解决矛盾纠纷的首选之地。他的调解工作不仅限于家庭矛盾,还涉及土地纠纷、合同争议等多个领域,平均每年累计参与调解各类矛盾纠纷70余件,调解成功率达95%以上。

“五老”调解工作,调走的是矛盾,调顺的是民心,调稳的是发展环境。“我们将一些威望高、人脉广的老党员、老干部邀请到调解队伍中,坚持用情说事、用理调事、依法办事,努力构建‘小调解’撬动‘大治理’格局,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丁建兴表示。如今,兴和调解工作室成为子位镇矛盾纠纷调解工作的一张特色“名片”,也是解难题、化矛盾的“金钥匙”,让“老有所为”成为乡村治理的重要力量。

近日,在子位三村原党支部书记田福祥和几位老党员的建议下,村民自发组织了一场座谈会,宣传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的危害,对操办红白事餐标、天数等规定明确标准,制止铺张浪费、盲目攀比等不良风气,涵养文明乡风。

据田福祥介绍,以前有的村民办一场红事要持续好几天,摆几十桌宴席,花费不少钱。现在他虽然退休了,但是还想为乡亲们服务,做好移风易俗监督员和倡导者。

近年来,子位三村充分发挥“五老”政治、威望、经验、亲情优势,积极开展移风易俗活动,耐心做好群众思想工作,通过修订村规民约、成立红白理事会、党员干部带头示范等方式,倡导“红事俭办、白事简办、喜事减办”,逐步扭转“讲排场、比阔气”的不良风气。目前,子位三村全部家庭主动简办红白事,村民普遍反映“负担轻了,人情味更浓了”。

“今天下午一点半,去油味村理发,大家到幸福互助院集合。”子位镇“五老协会”副会长、暖阳志愿服务队队长李欣在微信群发出了通知。

油味村幸福互助院里,65岁的丁大妈正认真而熟练地为92岁高龄的王奶奶修剪头发。其他志愿者们有序地挥舞着手里的剪刀和梳子,一位位老人露出灿烂而满意的笑容。

“今天,25位志愿者为村里380多位老人提供了义剪服务,他们的善举为大家树立了榜样。特别欢迎志愿者们,村里的老人非常期盼他们的到来。”油味村党支部书记贾建平介绍。

在子位镇,有一支成员平均年龄在60岁的暖阳志愿服务队,用一把剪刀、一颗真心,为高龄及行动不便的老人架起了一座“爱心桥梁”。他们穿梭于子位镇、李亲顾镇、西城乡、邢邑镇以及周边的无极县、深泽县和安国市等地的53个村庄及7所敬老院。截至目前,已累计服务超1万人次。

每月固定时间在村广场、敬老院开展集中义剪,形成“爱心赶集日”;针对卧床、残疾等特殊群体,提供上门入户义剪服务,化身“移动理发站”……暖阳志愿服务队创新打造“1+N”服务模式,切实提升了辖区及周边老人的获得感、幸福感。

从清晨到日暮,志愿者的理发工具包始终随身携带,田间地头、广场院落皆是“临时理发室”。“加入队伍2年多了,我虽然将近60岁,但是还有精力帮助更多老年人。”队员贾俊英笑着说。

据了解,暖阳志愿服务队成立于2024年4月11日,截至目前已有队员41人。其中,大部分来自子位镇,还有一部分李亲顾镇村民。“我们之中既有76岁高龄的老人,也有33岁的青年人,他们不论年龄大小,加入进来就只为一件事——为人民服务。”李欣说,“希望用我们的实际行动,真正帮助到每一位老年人。”

同时,暖阳志愿服务队还自发开创了“爱心一日捐”微公益模式。队员们每日自愿捐赠1元钱作为志愿服务基金,用于购买毛巾、袜子、纸巾等生活用品,赠送给有需要的老人。除此之外,每逢端午、重阳和中秋等传统佳节,暖阳志愿服务队便化身“节日炊事班”,摆开“孝老饺子宴”。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暖阳志愿服务队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成为村民心中的一抹亮色。

子位镇党委书记李光表示,接下来,将强化“五老协会”作用,汇聚“五老”群体力量,鼓励更多老同志参与到乡村治理、文明乡风、志愿服务、壮大村集体经济等工作中来,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责任编辑:孙思颖
下一篇: 返回列表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