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乡镇>>

乡村行 看振兴 | 定州市吴家庄村:36条背街小巷硬化背后的精打细算

时间:2025-05-12 14:33:43  来源:冀云  作者:

本报据冀云 近日,走进定州市号头庄回族乡吴家庄村,小巷里施工人员忙着清理垃圾、搅拌水泥、硬化道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行走在村中,村党支部书记吴学哲向记者说起硬化36条背街小巷的经历,“修路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咱们村集体收入本就不多,一下子就犯了难。”对于吴家庄村这样一个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村庄来说,道路硬化工作无疑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不宽裕的口袋,倒逼村“两委”干部坚持精打细算“过日子”。他们积极行动起来,充分发挥乡贤和爱心企业的力量,通过自筹获得了50多万元资金。资金有了着落,接下来就是如何把钱花在刀刃上,确保每一分钱都能发挥出最大的效益。村里也考虑过外包给工程队,但报价对于他们来说较高。90后村党支部委员吴硕主动站了出来,他在土建工程上摸爬滚打多年,不仅熟悉各项政策,还掌握着丰富的专业技术知识,更难得的是接地气,深知村民的需求和村庄的实际情况。凭借这些优势,他成了施工团队负责人之一。

在施工过程中,吴硕可谓身兼数职,从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到严格把控原料的质量和价格,再到统筹安排各类机械设备的进场和使用,事无巨细。为了节省开支,他亲自上阵,和工人们一起挥洒汗水,成了一名实实在在的“工人”。

“你看,入户的路面要比路口高一点,这样才能形成一个自然的坡度,把雨水顺利排出来。”吴硕一边用仪器仔细测量着路面硬化高度,一边耐心地向记者讲解着施工要点。

施工过程中,最大的困难莫过于道路狭窄,大型机械无法顺利进场。面对这一难题,施工人员采用最原始的办法—用三轮车一趟趟往里运。

在吴硕的精心组织和合理安排下,施工进度比原计划大大提前。“原本是计划硬化26条路,可一修起来,大家看着效果不错,又把10条很少住人的小巷给加进来了。”吴硕告诉记者,“按照我的计算,原本一个月的工期,大家加班加点干,二十天左右就能干完,这样能节省三四万元成本。”

施工过程中,辖区群众自发参与路基平整和混凝土铺摊,力所能及地清土铲沙、整理杂物、传物递水,不仅给施工团队减轻了压力,更体现了大家对村庄建设的关心和支持。

“办大事不见得需要花大钱,我们坚持像经营自己家庭一样经营村庄,精打细算,就地取材,节约成本。”在吴学哲看来,道路硬化工作不仅是一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更是凝聚人心、激发村民主人翁意识的重要契机。

一条条平坦的硬化路,不仅打通了村庄的“毛细血管”,更连通了村民的“幸福心路”。随着硬化工作的持续开展,全村的36条背街小巷将彻底告别“出行难”。

责任编辑:孙思颖
下一篇: 返回列表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