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乡镇>>

乡村行 看振兴 | 号头庄回族乡 一家养殖场的『中场换牛』

时间:2025-05-19 09:21:09  来源:长城网·冀云客户端  作者:赵绅光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赵绅光

踏入位于定州市号头庄回族乡的为旭牧业(定州)有限公司养殖基地,宽敞明亮的牛舍映入眼帘,牛儿们膘肥体壮,有的悠然咀嚼草料,有的惬意躺地休息,整个养殖环境干净整洁。

牛产业是号头庄回族乡的特色产业,建有标准化奶牛养殖小区4个,培育了赛科星牧业等龙头企业,奶牛存栏量4000多头、肉牛存栏量1.2万头,日产鲜奶40多吨,是伊利、蒙牛等企业的重要奶源基地。近年来,为旭牧业凭借独特转型与创新养殖模式,在复杂市场浪潮中,闯出一条从传统奶牛到高端肉牛养殖的突围路。

时间回溯到2003年,企业负责人马玉松的父亲满怀对养殖行业的热忱在此建厂,投身奶牛养殖。当时市场行情利好,企业效益出色,在他带动下,村里不少人也加入奶牛养殖行列。

但市场风云变幻。2019年,马玉松的父亲凭借敏锐市场洞察力与多年行业经验,察觉到奶牛养殖市场渐趋饱和,而肉牛养殖市场潜力巨大。经多地考察、深思熟虑,他果断做出卖掉全部奶牛、转向肉牛养殖的大胆决定。

这一决策在当时引发轰动,质疑声不断,可他坚信,唯有顺应市场变化、勇于创新转型,企业才能在激烈竞争中立足。

转型之路布满荆棘。受多种因素影响,肉牛市场价格大幅下跌,为旭牧业陷入发展困境。面对严峻形势,马玉松没有退缩,而是凭借多年积累的客商关系,四处奔走寻觅新合作机会。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成功联系到内蒙一家企业,达成新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内蒙企业提供牛源、饲料与喂养技术,由为旭牧业开展订单养殖,培育雪花肉牛。这一合作模式,犹如及时雨,让为旭牧业在困境中看到希望。

2024年10月,为旭牧业引进安格斯牛,正式开启高端肉牛养殖探索。“雪花肉牛养殖理念,和传统肉牛养殖大不相同。”马玉松告诉记者。饲料方面,以往养牛多用青贮和预混料,如今干草替代了青贮,并经过科学配比精心调制,这种搭配更契合雪花肉牛生长需求,能提升牛肉品质与口感。

生长环境也有显著变化。牛棚从大通栏变为分栏,每20平方米只养一头牛,此前能养40头牛的空间,现在仅养15头。养殖密度降低,却带来诸多好处。养殖场以往因牛难产、受伤等原因,存在5%的淘汰率,其中多数是牛打架受伤所致。分栏养殖后,牛活动空间更合理,冲突和伤害减少,淘汰率大幅下降,经济损失也随之降低。

养殖过程中,企业也因管理问题遭受过损失。有头牛因受伤被淘汰,经排查是夜间巡视不到位造成。企业迅速改进,增加夜间巡视频次,将问题遏制在萌芽状态。

为保障牛健康生长与养殖效益,企业建立严格监测制度。每月为牛称重一次,理论上要求牛每天增重1公斤,达到800公斤以上出栏。通过定期称重,企业能及时掌握牛生长情况,调整喂养策略,实现效益最大化。目前,企业已出栏5次、110多头牛,产出的雪花牛肉最好等级达A4。虽仍处于起步阶段,但已取得一定效益,积累了经验与技术,为未来发展筑牢根基。

今年,市场价格有所回暖,部分散户选择延续传统养殖模式,等待市场进一步好转。但马玉松认为,市场瞬息万变,不能被动等待,必须主动出击。

为提升养殖品质与市场竞争力,企业又引进150头澳洲和牛,使总存栏量稳定在400多头。相比现有养殖品种,澳洲和牛产出雪花肉的部位更多,意味着更高品质与潜在经济价值。通过引进优质品种,为旭牧业不断提升养殖水平与产品品质,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在为旭牧业养殖基地,记者看到了企业的活力与希望。这里不仅有膘肥体壮的“贵族”牛,更有一群敢于创新、拼搏的养殖人。他们用智慧和汗水,书写当地养牛行业新篇章,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责任编辑:孙思颖
下一篇: 返回列表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