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北的风,曾裹挟着黄沙掠过贫瘠的土地;坝上的光,也曾只是高原上寻常的日升日落。2015年7月29日,当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设立张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区时,这片古老的土地开始书写一段能源革命的传奇。
十年磨一剑,如今的张家口,风机如银色森林矗立旷野,光伏板似蓝色海洋铺满山岗,一条条绿色能源动脉跨越山川,将清洁电力送往京津冀千家万户。截至目前,示范区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突破4300万千瓦,占全市电力总装机的85%,今年以来发电量达333.7亿千瓦时,两项指标稳居全国非水可再生能源城市首位。累计发电量近2500亿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2亿吨,年替代化石能源2100万吨标准煤,相当于减少5700万吨碳排放。
这场静悄悄的革命,正在重塑中国能源格局的新版图。
风起青萍:在“不可能”中开辟新路
“坝上一场风,从春吹到冬,吹出山药蛋,刮出犁底层。”这曾是张家口坝上地区流传的一句农谚。许多人至今记得,有专家来坝上地区考察时,望着漫天大风天气直摇头——这里的风电场建设,要克服零下30℃的严寒、每秒28米的阵风,还要解决电力外送难题。
破解困局的钥匙,藏在“创新”二字里。2018年初,张北柔性直流电网工程开工建设,建设者们克服了多处复杂地段带来的难题,安装了世界上最高电压等级、最大输送能力的直流电缆;构建世界上第一个实现风、光、储多能互补的直流电网;研发“直流断路器”,让电网故障处理速度提升至毫秒级。2020年6月,工程投运当天,当第一度清洁电通过500千伏直流线路成功输往北京时,建设者们激动地流下了泪水。这条全长666公里的能源大动脉,技术领域创造了12项世界第一,为破解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和消纳的世界级难题提供了“中国方案”。
风电场里的创新同样令人惊叹。在张家口明阳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My S E10.X-23X风电机组和叶片生产线正在高效运转,这款112米长的叶片转动时,扫风面积相当于6个标准足球场。叶片厂厂长杨文庆抚摸着叶片上的前缘保护膜说:“沙粒打在上面会顺着弧线滑走,就像给叶片穿了件‘防沙衣’。”2024年,该机型单台日发电量突破4.8万千瓦时,足够1200户家庭用一个月。
不仅如此,示范区建设还取得多项世界领先技术成果:国际首套百兆瓦压缩空气储能项目并网发电,效率达到70.4%,在第六届国际储能创新大赛获“2022储能技术十大创新典范奖”和“2022评委会大奖”;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是世界规模最大的风光储综合利用示范项目,与中国探月工程等8个项目并列荣获第四届中国工业大奖。
机制破冰:让市场“活水”滋养创新
“张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刚成立时,企业想用上便宜的绿电,得跑五六个部门盖章。”2017年2月,“政府+电网+发电企业+用户”四方协作机制应运而生,开启了可再生能源市场化交易先河,企业线上就能交易使用绿电。
这套机制激活了市场的一池春水。2025年,恒源新能环京最大算电一体碳中和示范区项目通过该机制,实现了风电、光伏和储能系统的高效整合,年均产出绿电超过60亿度。“企业增收约13%,同时也保障了电量的消纳。”项目负责人说。张家口还利用该机制在氢能等领域先行开展绿电市场化交易,在冬奥会前后半年,对为张家口地区氢燃料公交车提供氢能的风电制氢项目免收两部制电价中容量电费,并将制氢用电纳入四方协作机制保障性交易范围,以双边方式开展交易。启动四方机制绿电交易以来,累计交易绿电约66亿度,减少企业和用户电费支出约16亿元。
政策创新不止于此。在氢能领域,张家口制定出台了《氢能张家口建设规划(2019-2035年)》《张家口市支持氢能产业发展的十条措施》《张家口市氢能产业安全监督和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有效推动了氢能产业发展。2025年5月,产自张家口,纯度为99.999%的绿氢开始持续供应北京氢能公交。
绿电奔腾:从“点亮灯火”到“驱动发展”
走进领克汽车张家口工厂,焊接车间的机械臂正闪烁着蓝光,在这里每90秒就有一辆新车下线。“厂区目前100%使用绿电生产,在涂装车间屋顶,建成一期5兆瓦光伏发电项目进行补能,二期我们将再导入6兆瓦的光伏发电。”该工厂相关负责人介绍。
绿电不仅驱动着大工业,更流淌进寻常百姓家。宣化区河子西镇沙圪垯村,村民们的屋顶上安装了这个太阳能光伏板,变成了“发电站”。“这靠太阳‘吃饭’,每年都会有一笔不错的收入。”村民指着房顶的蓝色太阳能光伏板乐呵呵地说。如今,张家口万全区、怀来县、宣化区、蔚县4个县区建成屋顶光伏试点21.94万千瓦,将在今年实现对14个县区剩余的1681个村全覆盖,每年为农民带来收益,“阳光存折”成了乡村振兴的新名片。
在数据中心的“机房森林”里,绿色能源的作用更加凸显。秦淮数据怀来总部基地,服务器高速运转,一排排机柜蓝光闪烁。“公司2025年预计消耗电能22亿度,其中,约10亿度电是张家口本地的绿电,占总用电量的近50%。按照规划,公司绿电使用比例将逐年提升。”秦淮数据相关负责人说。数据显示,2024年张家口市算力企业使用绿电占比为28.6%,今年一季度,这一比例已经上升到30.8%。
从冬奥赛场的“绿电奇迹”到千家万户的“阳光存折”,从落户30余家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到推广运行444辆氢燃料电池公交车,张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区用十年时间,在塞外大地写就了一部能源革命的史诗。这里的故事证明: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也是经济财富,更是未来财富。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潮中,张家口正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向着更广阔的天地前行。(记者 马明明 王宁 摄影 武殿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