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最后一米”,服务“到家”
——定州市破解居家养老难题调查
2024年12月6日,叮咛店社区医养结合服务中心的医生在介绍家庭医养结合病床开设情况。
2024年12月7日,北城区街道总司屯社区志愿者在为老人理发。
2024年12月8日,清风店镇西市邑村的志愿者在老年食堂包饺子。本组图片由河北日报记者林凤斌摄
“卫生院医护人员按时上门更换胃管,省去好多麻烦。”12月6日,定州市叮咛店中心卫生院医生张改霞和一名护士驱车8公里,来到赛里村75岁村民杨占祥家里,给老人检查身体后为其更换了胃管。杨占祥的老伴儿安聪琴连声感谢。
当前,居家养老是我国老年人的主要养老方式。日常就医、吃饭及关爱特殊困难老人是居家养老必须面对的问题。
近年来,定州市进一步打破体制、机制壁垒,调动各方面资源和力量,通过设立医养结合家庭床位、探索多种老年助餐模式、织密特殊困难老人关心关爱网络等举措,进一步探索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的老有所养新模式,发力破解居家养老“最后一米”难题。
打破壁垒
全市推广医养结合家庭床位
2024年4月,杨占祥瘫痪在床后又丧失吞咽功能,需要鼻饲喂食。想到每月都要去医院检查身体、更换胃管,安聪琴便感到头疼。叮咛店中心卫生院的家庭签约医生得知情况后便安排人员每月上门服务,除了材料成本费,不收取其他任何费用。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医养结合成为满足老年人健康和养老需求的重要模式。2022年12月,叮咛店中心卫生院依托医疗资源优势,完善医养服务设施和设备,成立定州市首家社区医养结合服务中心。
该中心围绕生活照料、文化娱乐、营养膳食等内容,开设78张床位,打造一站式养老服务模式,为老人提供24小时日常生活照料。同时,把医疗康复和生活照护融为一体,根据老人健康评估等级分区入住,并为入住老人定期进行全面健康体检,建立规范化健康档案;配备医疗服务小组,责任医生定期进行健康保健讲座、健康咨询等服务,医护人员24小时值班,实施查房、巡视管理制度,并开启就医绿色通道,老人突发疾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救治,实现医养无缝对接,极大减轻家属负担。
截至目前,定州市已在乡镇成立3家公立和3家民营医养结合机构。
除机构养老外,一些有慢性病、失能和半失能的老人选择居家养老。这部分人虽然有家人陪伴,但日常医疗却是一大难题。叮咛店社区医养结合服务中心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家庭医生签约、老年健康与医养结合服务等为抓手,通过评估筛查、个人或家属申请的形式开设医养结合家庭床位。
叮咛店中心卫生院充分盘活医疗资源,以65岁以上失能、半失能、慢性病、高龄等人群为重点,以村卫生室为网点,对乡村医生进行医养结合专业技能培训,以满足不同居家老人个性化医养结合需求。同时,配备专业团队、救护车辆、药品设备,随时对村卫生室无法处理的医疗问题开展上门服务,建立起辖区内医院、村卫生室和家庭相衔接的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体系,打破医疗和养老服务之间的壁垒。
“接到家属求医电话后,卫生院根据患者病情,及时安排医生上门,行动不便的老人在家就能接受医疗服务,无需往返医院,减少因交通不便或身体原因造成的困难。”叮咛店中心卫生院院长丁磊说,他们现已开设医养结合家庭床位85张,医养结合服务覆盖全镇28个行政村。
目前,定州市正在全市推广医养结合家庭床位。
盘活资源
探索多种老年助餐服务模式
2024年12月8日中午时分,北城区街道水墨林居小区的社区食堂座无虚席,很多人在排队打饭。“午饭平均15元,早上5元,方便又实惠。”70岁的居民罗佑明要了一份香菇鸡块、一份炒小白菜和一个馒头,总计17元。“孩子们都上班,早上来不及做饭,中午不回家。早上和中午都在社区食堂吃,孩子们也不用惦记我的吃饭问题了。”
“每天早上平均有100多人吃饭,中午平均200多人吃饭,老人占了四分之一左右。”文博集团物业公司总经理后想德说。“一老一小”吃饭是很多家庭的难题,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2024年9月18日,文博集团物业公司开办的第一家社区食堂投入运营。目前,在阳光尚都小区开办的第二家社区食堂也正在装修中。“开办社区食堂不以营利为目的,主要是为了打造物业特色服务品牌。明年年底前,公司管理的6个小区将全部开办社区食堂。”后想德介绍。
“吃饭难”是居家养老首先要解决的问题。2023年以来,定州市采取政府主导、社会化运营、市场化管理的方式,积极探索多种老年助餐服务模式,推动惠老助餐可持续发展,让老人暖胃又暖心。
“支持具备资质的各类经营主体直接开展老年助餐服务。”定州市民政局副局长吕平舟说,很多餐饮企业在小区周边有门店,这些门店是发展老年助餐服务的重要力量。2023年10月,民政部等11部门联合印发《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行动方案》,计划到2025年底,全国城乡社区老年助餐服务覆盖率实现较大幅度提升。该市支持具备资质和能力的餐饮企业为老年人用餐提供低偿服务。同时,支持他们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送餐上门服务。截至目前,该市已在谷生元、二姑包子店等餐饮企业设立97个惠老助餐点,为老年人提供优惠助餐服务。
临近中午,走进清风店镇西市邑村互助幸福院,村干部席志红和两名志愿者正在老年食堂包饺子。“每顿一荤一素一汤,每月一次饺子。80周岁以上及特困老人每顿只收1块钱。”席志红说,一年下来开支也不少。为节省费用,村干部作为志愿者也参与做饭。
西市邑村很多年轻人外出打工,老人吃饭成了难题。该村远离城区,周边没有餐饮企业,开展惠老助餐缺少依托,自办食堂又缺少资金。今年6月,他们利用互助幸福院办起老年食堂,为全村56名符合条件的老人提供午餐。据介绍,截至目前,定州市已利用互助幸福院开办老年食堂75个。
四级包联
织密特殊困难老人关心关爱服务网络
“每次头发长了,不等我张口,小娜便上门帮我剪了。”2024年12月7日,北城区街道总司屯社区志愿者潘娜带着理发工具,上门给84岁失独老人王秋菊理发。王秋菊说,孙子和孙媳妇在城里上班,白天家里就她自己,由于腿脚不太利索,平时家里有点啥事儿,就给潘娜打电话,她总是随叫随到。
潘娜进门时,村民王彩芬、薛彩卓正在陪王秋菊聊天。“平时邻居们经常过来陪我说说话,帮我干点活儿,每天都很开心。”王秋菊说。
近年来,定州市把做好独居、空巢、留守等特殊困难老人探访关爱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持续推进,出台专门措施,构建“民政主导、乡镇主管、村级负责、部门协调、志愿参与”工作格局,健全关心关爱服务网络。
张金台,重度残疾,社区包联干部为卢士辉;卢盼江,失独老人,社区包联干部为卢金丰……在总司屯社区居委会办公室,居委会干部卢金丰打开电脑上的台账说:“社区9名特殊困难老人全部建立了关爱台账。”
“建立关爱信息台账,完善包联和定期探访制度。”吕平舟说,该市以村街(社区)为单位,对特殊困难老人进行排查和信息采集,准确掌握数量规模、基本分布、经济来源、家庭结构、健康状况、生活照料等情况,以及赡养人外出地点、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及存在的实际困难,建立起关心关爱台账,对纳入关爱台账的老人实行市、乡、村、照护人四级包联。
他们充分发挥村民小组长、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志愿者作用,将普遍探访和重点探访相结合,明确专人负责村街(社区)内纳入关心关爱人员的各项服务工作,加强关心关爱服务各项措施针对性、长效性,防范特殊困难老人因无人照料面临重大困境的风险。截至目前,该市将4437名老人纳入关心关爱台账,结对帮扶困难老人2858人。
健全志愿服务网络。倡导各村街(社区)成立爱心志愿服务队、五老协会等社会组织,为老人提供水电维修、健康指导、普法宣传、充值缴费、心理慰藉、联系亲属、代购物品等志愿服务。各乡(镇、街道)还组织辖区内社会慈善组织、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等力量以及医疗机构,在农村互助养老幸福院、社区日间照料服务站定期开展困难帮扶、义诊、义剪、文艺演出、法律援助、心理检测、健康讲座等关爱服务活动。目前,全市成立五老协会539个、志愿服务队1040个,关爱服务社会组织覆盖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