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留春乡,木件加工产业如同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树,既承载着传统手工艺的底蕴,又在新时代的土壤中抽枝展叶。从家家户户的手工作坊到加工厂,从线下批发市场到线上电商直播,东留春乡的木匠们用刨花与木屑书写着木件加工产业提档升级、蓬勃发展的鲜活故事。
一大早,定州边姐科技有限公司的厂房内早已机器轰鸣。车间里,智能化开料机正将原料精准切割,仓库堆满了打包好的包装箱,等待发往批发市场。这家扎根于东留春乡西留春村的企业,以批发业务为核心,将擀面杖、砧板、捣蒜器等木制厨具销往全国各地。
该公司负责人边英芬正与工人检查一批即将发给客户的货物。“这批砧板用的是非洲进口红檀木,一体成型、坚韧耐用,擀面、切菜切肉都好用。”她随手拿起一块砧板,木纹间散发出淡淡的木香。
早年间,边英芬通过向白沟、南三条市场推销擀面杖赚到了第一桶金。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凭借规模化生产和过硬的产品质量,不断赢得新老客户的信任,并带动周边30余名群众就业。
“我从2000年建厂就来这儿上班了,现在一个月挣3000块钱,而且逢年过节厂里还给我们发东西,真不错!”67岁的边俊花说。
穿过几条乡间小路,来到晓刚木制品加工厂,这里同样是一派繁忙景象。工人们在生产线上紧张有序地忙碌着,经过多道加工工序后,一个个擀面杖“走”下生产线。随后,工人们将成品移到仓库,打包后装到提货车上准备发货。
“我们村很多年前就做梨木擀面杖,以前父辈都是手工做,类型比较单一。现在我们引进先进的机器设备进行加工,能加工20余种类型的擀面杖产品,不仅品种多,而且效率高,每天能加工200到300根左右。”工厂负责人边晓刚说。
这家起步于家庭作坊的加工厂,在通过线下渠道销售的同时,还开通了线上电商网店,将各种梨木擀面杖销往全国各地。
据了解,东留春乡擀面杖、砧板加工已有上百年历史。近年来,该乡因势利导,成立木件企业协会,积极引导全乡100多家木件加工企业、作坊加强技术改造,在做大做好擀面杖、案板、鼓槌等现有市场的基础上,创新发展多元产品,不断扩大市场规模。
“接下来,我们将积极发挥辖区传统资源禀赋,以西留春村为核心,建设木件加工基地,引进自动化雕刻机及其他数控设备,推动传统木件产业转型升级,助推乡村振兴。”东留春乡党委书记张恒表示。